王建全(左)线下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受访者供图
企业技术项目“生病”了,“劳模医生”线上问诊,线下组建“劳模助企队”解决技术难题。
这样的“劳模工匠助企”专项行动在遂宁市经开区已经常态化。而这样的工作成果,归因于经开区总工会探索搭建的“党员劳模线上工作室”创新引领模式。近年来,工作室成员用饱满的热情、扎实的行动为园区企业线上服好务,线下解决了108项技术难题,助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组建党员劳模云端工作室
“企业技术如何升级改造?”“劳模带科创的能力如何提升?”……经开区总工会探索的“党员劳模线上工作室”创新引领模式,解决了这一个个难题。
2020年,经开区总工会发挥辖区党员劳模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依托省级劳模、四川经科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全的平台资源搭建“王建全劳模创新工作室”。
经开区主打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食品行业,园区共有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179家。如何对园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经开区总工会通过采用大数据技术,将相应的技术孤岛数据,采集整合为统一的数据集,建立技术成果等8个数据库,2021年在全市率先建立王建全劳模云端(线上)工作室,打造互联网+科技服务新业态。
与此同时,经开区总工会组建一个攻坚队,将党员劳模骨干纳入王建全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现有党员10名、劳模7名,工作室还建成了专家在线服务系统,吸引各类专家65人,专攻疑难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
“劳模医生”在线问诊
“王劳模,在线吗?”
“在线的,请问您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我们海英电子公司寻求5G通讯电路板成果转化可靠性技术帮助……”
“收到,我们马上组织技术专家为您解决技术难题。”类似的线上对话场景每天都在王建全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发生。工作室为园区企业打造在线的“全天候创新课堂”。怎样医治“生病”的技术项目,是王建全劳模云端(线上)工作室全体成员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工作室负责人王建全接到海英电子公司请求后,组织工作室的专家团队化身“劳模医生”为企业问诊。他们经过在线沟通和线下全面诊断后,为企业制定了VCP制作工艺技术支持方案,并指导企业设计精细线路制作工艺、可靠性测试体系。经2年全流程项目化管理和全过程技术参与,该技术于2023年12月底实现产业化,打破了日本和欧美在该项技术上的垄断地位,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申请发明专利6项。2024年,海英电子企业新增年产值4500万元。
线下解企业技术难题
6月23日,王建全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助企服务队助企专员唐鸿玲、罗蜜又一次走进园区明泰微电子公司,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指导明泰微电子企业职工开展科技创新,线下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
唐鸿玲、罗蜜定期为明泰微电子公司解读科技创新政策,协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发挥企业党员带头作用。企业职工开展科技创新,“用于多芯片封装的粘芯辅助装置”“芯片封装装置及芯片封装方法”等33项技术取得新突破,培养技术骨干11人,100余名职工完全掌握叠层封装、多芯片封装等技术。
园区企业美捷森公司负责人说起驻企专员时竖起大拇指:“驻企劳模太给力了!现在不仅采购、运行成本下降了,产能、产品合格率也大幅提升。”他们通过线上问诊和线下助企方式提供全套实施方案,推动美捷森完成了总投资1800万元的“新能源车用PCB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
劳模工匠进企“传经送宝”,助力企业发展“添智赋能”。工作室成员为园区企业提供全面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服务,增强企业培育能力。通过专家坐(问)诊、产业政策直通车等,累计完成园区企业政策辅导3000余人次。“助企专员当好职工教育培训员、技能技术指导员、人才培养帮带员、问题需求对接员、安全监督裁判员、企业发展护航员,实行一企一策、对症施治。”经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