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先驱宋育仁与四川苔痕深处,一方古井照见的千年文明畅游长江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9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04

苔痕深处,一方古井照见的千年文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陶水井模型 东汉(四川博物院藏)四川博物院供图

四川博物院珍藏着一件东汉时期的珍贵陶水井模型。这件灰陶文物高62.5厘米,造型精巧别致:圆筒形的井身略微上收,井壁装饰着九道仿竹篾编织的纹饰。井口设有方形平台,平台上架设着带轱辘的井架,旁边还放置着一个小陶罐,整体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汉代水井的样貌。这件看似静止的陶器,仿佛凝固了千年前的时光。

这口水井静静地矗立在城邑或村庄的一隅,虽朴实无华,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井口上方搭建的亭子,既为前来汲水的人们遮风挡雨、遮蔽烈日,又守护着井水的洁净。亭子一角常年放着一只水罐,想必总是盛满清水,供过路的行人解渴消乏。若俯身望向井中,那一方平静的水面宛如明镜,映照出世代更迭中无数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容。

在汉代成都,几乎每隔200米就有一口水井。这些星罗棋布的水井不仅便利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深刻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格局。得益于水井提供的稳定水源,原本必须依河而建的手工作坊得以摆脱地理束缚,向城内各处扩散。这种空间布局的解放,不仅促进了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更催生了更为繁华的市井文化,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每一口水井都是汉代成都城市文明跃升的重要见证。

水井不仅是汉代民生经济的命脉,更是社会文化交融的鲜活舞台。这些遍布街巷的井台,既是市井生活的枢纽,也是精神传承的载体。

文君井映照着蜀人浪漫的气质。“井泉清冽,甃砌异常,井口径不过两尺,井腹渐宽,如瓶胆然;至井底,径底及丈,真古井也”,这个传说中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当垆卖酒之处,是否真实已不可考,但两人无关富贵贫贱、冲破阻力双向奔赴的爱情,已成为千古经典。

.薛涛井映照着蜀人创造的气质。薛涛井原名玉女津,紧邻锦江,井水清澈。明蜀王府在此设立作坊仿制薛涛笺,因此玉女津被称为薛涛井,是后人对这位女诗人的追慕,更是对其才华的致敬。薛涛留下的,不仅是情感饱满的诗句,还有因地制宜的创造精神。她对当地造纸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适合写诗方便携带,可谓一纸风行天下。

东坡井映照着蜀人豪迈的气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井不在苏东坡的家乡巴蜀,而是远在广东的惠州和海南的儋州,惠州曾是苏东坡打算终老之地,他在那里买地建房、置物凿井,结果井留下了,人却远行;到了海南,孤岛飘零,他在那里讲学论道、矢志不渝。后人感念其德,“颜城数眼井,井井号东坡”,让每一口清泉都成为流动的丰碑。

斯人虽逝,古井苔生,唯有文化之流,生生不息。

(易月/整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