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常亮正在给宠物扎针
贺常亮在手机上给“患者”写药方
元宝、毛毛、库里、贝贝……7月1日上午10时许,在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教学动物医院二楼的中兽医诊疗室门口,白板上整齐罗列着预约“患者”的名字。对面,这些拥有可爱名字的“毛孩子”们,正在主人陪伴下安静候诊。
针灸架上的“特殊患者”
“下一位是谁?”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贺常亮询问助理医师。“是贝贝,已经做好治疗准备了。”助理医师口中的治疗准备,是指把这只叫贝贝的法斗犬固定在特制的针灸架上。
记者看到,诊疗室内各式针灸架大小不一,以适应体型各异的“患者”需求。“一次针灸治疗需要持续20分钟,治疗过程中宠物不能乱动,否则银针很容易脱落,影响治疗效果。针灸架就是用来固定宠物的。”助理医师向记者解释。
贝贝头朝前,前爪稳稳落在脚架上,后脚悬空,黑色皮质绑带将它和针灸架紧紧贴合。贺常亮左手持装满银针的针筒,右手取针,精准找到穴位位置后,迅速下针。一根接一根,不一会儿,贝贝光生生的背部就扎满了银针。
“接通电针仪。”贺常亮示意。助理医师迅速拿出电针装备,把一个个导电夹稳稳地夹在每一根银针上。“电针仪的脉冲可以增强穴位的刺激,帮助宠物病情的康复。”助理医师表示。
电针治疗开始后,贝贝睁着大眼睛缩进主人怀里寻求安慰。“它是腰椎间盘突出五级瘫痪,手术后没有明显好转,我们经医生介绍来到这里治疗,希望老祖宗的智慧能帮到它。”贝贝主人轻抚爱犬,告诉记者,经过两个多疗程的针灸配合中药,贝贝已从无法站立进步到能自主站立20多秒。
诊室里的希望与信任
像贝贝这样因运动障碍寻求中医治疗的“患者”,诊疗室里还有很多。
8岁的“网红柯基”奥斯卡,后肢突发瘫痪。主人每周从金牛区专程赶到温江区为它针灸治疗,治疗20余次后,奥斯卡已能自主行走。“我把治疗过程剪成视频发网上,竟有1000多万人关注!很多宠物主人因此了解到中兽医,留言说看到了希望。”奥斯卡主人欣慰地说。
2岁的银渐层猫咪毛毛,因面瘫来接受针灸治疗。“贺教授的号很难约,我们今天是第二次过来治疗。”毛毛主人表示,这里一次针灸价格在100元至200元之间,也会给宠物开口服的中药,胶囊装的中药服用方便,价格也实惠。
8岁半的拉布拉多乖乖,因年龄和基础疾病后肢不便。它温顺地趴在地上,看到记者时一边摇尾巴一边仰起头。“乖乖体型大,没有匹配的针灸架,就在铺着一次性褥垫的地上治疗。”乖乖的主人解释。
记者注意到,除了针灸治疗外,诊疗室内还有部分宠物在做艾灸或镭射激光治疗。“我们这里接待的运动障碍的病例比较多,所以针灸治疗的频率比较高。”贺常亮介绍。“中兽医是动物医学下细分的学科。中医讲望闻问切,对宠物同样适用,观察舌象、目象等判断病情。同时,我们也融合现代技术,借助先进设备辅助诊断。”他补充说。
繁荣背后的“人才缺口”
临近下午1时,穿梭于宠物间的贺常亮终于稍作休息。他通常早上9时开诊到1时,下午2时30分继续忙到近7时。一天下来,要接待60至70位“患者”,高峰期甚至超过百位。
这份繁忙,是3000亿宠物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侧影。
据全国伴侣动物(宠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中国兽医协会指导发布的《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增长7.5%,首次突破3000亿元。其中,医疗消费占比28%,诊疗是主要部分。
《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则显示,宠物行业产业链中,高端医疗、食品研发、科学繁育等领域对本科及以上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一线城市资深宠物医生月收入更是可达1.5万元至3万元。
“行业发展前景好,但高水平人才远远不够。”贺常亮指出,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动物医学专业每年会招收4至5个班的本科学生,但大部分选择深造,毕业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的人比较少。经历读研、读博的分水岭后,最终坚守动物临床一线的更是寥寥无几。“动物医学尚且如此,不要说更为冷门的中兽医了。”他坦言。
6月,中国农业大学宣布新增宠物本科专业,该专业设在“动物科学”大类下,专业方向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学制4年,毕业生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据了解,该专业聚焦猫、狗、马等伴侣动物,课程涵盖伴侣动物遗传与育种、营养与饲料、繁殖,以及宠物驯养与护理、美容与健康、饲料加工工艺、马术与马文化等内容,区别于传统的家畜方向。
诊疗室内,银针的微光在宠物背部闪烁;诊疗室外,新的“患者”名单又悄然写满白板。3000亿宠物市场的画卷蓬勃展开,高端医疗的蓝图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