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强化工人文化宫“赋能增效”职工服务中心功能,达州万源市总工会以改革为导向,聚焦文化服务主业,通过构建“需求调研-课程设计-精准服务-效果评估”全链条服务机制,按期开设职工公益兴趣培训班,着力打造“万工夜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设8个科目共6期培训,惠及职工500余人次,真正实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
万源市总工会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按照1季度开展1期公益培训班的工作方式,创新实施“双向点单”模式,精准把握职工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课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征求职工开课类别的意见建议。职工通过扫描二维码自主选择预设课程,工会根据需求热度调整教学计划,动态优化课程设置。按照“点单式”“炒菜”“出菜”的方式,设置了传统文化类(书法、二胡)、体育健身类(乒乓球、太极)、身心健康类(瑜伽)以及现代艺术类(吉他等)等培训课程,实现课程设置与职工需求的精准匹配,充分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市总工会高度重视课程质量,组建由分管领导牵头、股室主抓的服务队伍,严格从各行各业筛选和聘请10名行业精英担任授课教师,确保教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建立“课前教案审核-课中教学监督-课后效果评估”全流程质量监控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理论+临摹+创作”三段式教学、“基础训练+分组对抗”进阶式教学、“理论讲解+体式分解”阶梯式教学等方式,实现一对一的精准指导,帮助学员在书法、乒乓球、瑜伽等课程中实现技能磨炼与心灵放松的双重提升。
同时,工会致力于为职工赋能强基,构建“1+1+2”服务保障体系(即1名分管领导带班、1名跟班班主任全程跟进教学管理、2名工作人员值班服务),每期每天轮班值班,做好后勤、安全保障等服务工作,并及时收集、解答学员疑问诉求,切实将工会服务做到学员心坎上。截至目前,解答学员疑问20余个。建立《万源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公益兴趣培训班学员管理制度》,强化培训班规范化管理。设立学员个人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基础信息、出勤情况、学习轨迹和成长成果等,并实行“一期一更新”,全面反映学员学习风貌,推动培训从“短期充电”向“终身成长”转变。
未来,万源市总工会将持续擦亮“工”字招牌,深化“万工夜校”课程体系和服务模式,增加课程类别,扩大学员覆盖面,切实将“万工夜校”打造成职工素质能力提升的“加油站”、精神文化的“栖息地”,为全面建设“巴山画屏·红城万源”贡献工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