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文物行业技能比赛:既看热闹 更看门道乘客突发急症 出租车司机极速救援数智保电管控平台已全面投入实战应用保住胆结石孕妈妈腹中胎儿看“小强”如何逆袭? 2025年全省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成都青白江区开展文明集市活动物业公司为现役军人业主送“礼包”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0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12

探访“全球最大蟑螂基地”——

看“小强”如何逆袭?

记者谭海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美洲大蠊 记者邓孝禹摄

蟑螂居然能生吃?还是核桃味、双皮奶味的?

住智能豪宅、吃专利营养餐,跨界搞美妆做修复面膜,还能当药引子做康复新液,甚至可以混进花生酱里……近日,记者走进凉山“全球最大美洲大蠊养殖基地”,看看这些“蟑螂”,究竟在搞什么“大事情”。

住豪宅、吃营养餐,220亿只美洲大蠊走上“虫生巅峰”

在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厂房里,养殖着约220亿只美洲大蠊。6月13日,在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厂长文建国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美洲大蠊数字智能化养殖车间。刚踏入车间,一股浓烈的气味扑面而来。文建国解释道,这是美洲大蠊释放的信息素的味道,无毒无害,是这个特殊“社区”独有的气息。整个养殖车间内,光线极为微弱,唯有屋顶分布着稀疏的光源,恰似夜幕中的点点繁星。

“美洲大蠊很怕光,这里模拟的是夜晚的场景,它们住的都是‘星空房’。”文建国笑着说。在养殖车间的走廊,借着手电筒的光,记者看到了美洲大蠊居住的房子---“芯片”。“芯片”形似一个立体养殖箱,是为美洲大蠊而定制的,宽度和厚度都有标注,整齐排列的模样,宛如一个个微型豪宅。“一个‘芯片’里面有6至8公斤,每公斤有2800只至3000只美洲大蠊。”文建国说道。

美洲大蠊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适宜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生存,且具有群居特性。“我们采用模拟生态环境养殖,可自动且精确地控制光线、温度、湿度、细菌数量等室内条件,让它们吃得好、睡得好,实现无菌化养殖,以保障原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产量。”文建国介绍道。

当手电筒的光线扫过,无数美洲大蠊受惊般仓皇逃窜,密集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在寂静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给它们的食物,要讲究营养均衡。”文建国告诉记者,美洲大蠊出生后吃的是奶粉,长大一些后就吃公司为它们定制的“营养套餐”,由奶粉、小麦、玉米、果蔬、微量元素等十几种食材混合制成。据介绍,基地养殖的美洲大蠊,一天能吃掉28吨食物,相当于上百头大象的日食量。

能敷脸还能吃进嘴里,“小强”逆袭为“修复届大佬”

我国蟑螂入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曾记载:“蜚廉,味咸。主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现代医学发现,美洲大蠊含有多种元素,其提取物对于创面烧伤和溃疡等创伤愈合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美洲大蠊虽属蜚蠊科,却与常见的德国小蠊、黑胸大蠊不同,是唯一可入药的蟑螂品种。其体型比普通蟑螂大两圈,棕褐色外壳配红边翅膀,颈部白斑点缀,自带‘赛博朋克’风格。”文建国表示,美洲大蠊有着很强的断肢再生能力,如果把它们的腿或者触角剪掉,几天之内就能长出来。美洲大蠊一生可以经历七八次蜕皮,具备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成为康复新液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他指着“芯片”上的白蟑螂说:“就这种刚蜕皮的,吃着最香。”

美洲大蠊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很快,从孵化到采收只要半年左右。每隔一段时间,基地就要采收一批美洲大蠊。“这么多蟑螂怎么杀死?一只一只地宰杀?”文建国解释道,在采收之前,美洲大蠊要禁食数日,然后用高温水蒸气无公害捕杀,“我们一次要蒸杀10多吨,之后要烘干成干燥虫体,经过检验合格之后,才进入制剂加工阶段。”

除了入药,美洲大蠊还能入妆。某些面膜成分含有甲壳素,甲壳素是通过从蟑螂翅膀提取加工而成的,具有很强的保湿锁水能力,对改善肤质有很强的作用;修复精华也可能含有从蟑螂提取的活性肽……近几年,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不少“蟑螂牙膏”“蟑螂面膜”等产品,得到了不少消费者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工养殖的蟑螂不脏,但家里四处跑的蟑螂,携带着大约40~50种致病细菌、病毒和真菌,不能拿来研究,也尽量不要触碰。

养殖员:从战战兢兢操作到油然而生的自豪

在基地养“蟑螂”的一天是怎样的?

打开门,美洲大蠊养殖员周应菊进入一个昏暗的房间,它们出现在手电筒的光束里。当抖动它们的住所“芯片”时,成千上万的美洲大蠊涌了出来,爬上养殖员的手臂和后背,甚至有一些爬进了她白色的实验室大褂里。

“刚开始接触美洲大蠊时,我也很害怕,但现在已经习惯了。这就像我们家里的宠物,很可爱,从不咬人,它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周应菊向记者介绍道,在他们养殖员的心中,美洲大蠊不再是一只可怕的虫子,而是治病救人的一种药材。当听到有病人使用由美洲大蠊研磨的药品康复时,会感到十分自豪。此外,周应菊表示,美洲大蠊养殖员们有明确且精细的分工,他们间有专门负责孵化的,有专门负责小虫的,还有专门为美洲大蠊做营养餐的……每一位养殖员都肩负着独特的职责。

为防止美洲大蠊“越狱”,基地采用了封闭化养殖模式,从室内到室外要经过三道门,同时外围还设置了一条宽1米左右的水沟,里面养殖着很多大鱼,一旦有“小强”落水,瞬间就会被吃掉。

据统计,基地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10亿元,为凉山州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安置了667名困难群众,并带动当地4000多农户脱贫致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