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共”托举“工会+” “微力量”释放“大能量”烧烫伤后一定会留疤吗?脂肪有益或有害关键在类型小心“荔枝病”找上门别拿“高温刺客”不当回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0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12

“五共”托举“工会+” “微力量”释放“大能量”

——龙马潭区总工会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

李洁/文 龙马潭区总工会供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这是一座江韵悠长的城市,是“摇竹而现鱼”的诗意家园,拥有“蜀中小蓬莱”的历史文化圣迹。这里,就是人杰地灵的泸州市龙马潭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仅有美丽的传说,还有一代代生生不息的劳动者,他们用智慧和勤劳唱响劳动赞歌,绵延不绝!

参加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海工机械职工蒲教平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举办致敬龙马精神主题活动

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扬大会

开展千人瑜伽活动


百年工运薪火传 奋进龙马启新篇

龙马潭区总工会成立于1996年7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工会财务先进单位、四川省工会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工会财务先进单位等荣誉。全区现有工会组织1015个、会员77984人。

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区总工会与时俱进,直面挑战,勇担使命,不断适应新时期职工群众的所需所盼,在困境中破局,在破局中蜕变。

近年来,区总工会以“工会+”工作机制为核心,倾力打造“五共”惠工服务品牌矩阵,即“工会+思想共融”“工会+人才共育”“工会+困难共帮”“工会+权益共护”“工会+资源共享”。工会工作由“小单元作战”向“大团体作战”转变,党委领导、工会统筹、多方协同、职工受益的创新服务体系日渐成熟,一个多元开放的惠工服务新格局徐徐呈现。

“工会与多部门不定期开展工作座谈,围绕职工思想引领、技能提升、权益保障等核心内容,梳理制定协作清单,在统筹联动中聚合力、增效能。”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宇表示,“五共”拓宽了服务渠道,扩大了服务领域,提升了服务能力,以“微力量”释放服务“大能量”。

共商共建 筑牢协同联动“聚能网”

6月25日,一场火热的直播带岗活动在区行政审批局24小时工会驿站成功举办,这是区总工会联合多部门齐发力、共担当的缩影。“岗位覆盖了多行业、多年龄段的求职者,无论是应届毕业生、全职妈妈、转岗待岗职工,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的机会。”活动相关负责人说。一个多小时的直播,吸引了2000余位求职者,活跃的直播评论区,体现了企业与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2024年,区总工会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等建立“点单式送学进企”机制,通过整合理论宣讲员、劳模宣讲团、思政教师等资源打造“龙工思享·七微讲堂”,设置每类20分钟的政策、法治、文化等微讲堂,采用组合式、嵌入式、互动式宣讲,降低企业和职工时间成本,覆盖职工近万人次。

区总工会联合区应急管理局开展安全生产群众监督暨警示教育“进园区”“进企业”,通过举办“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生产有奖征集”等13场系列活动,惠及职工4万余人次,有力推动园区安全管理体系升级。

有行动则有收获,区食品饮料工业园获评2024年四川省“安康杯”竞赛“五好”园区,系泸州市当年唯一上榜园区。

区总工会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开辟“咱们工人有力量”专栏,丰富“川工之家”APP“龙马频道”特色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全区劳动者精神风貌。

层层递进,一批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服务职工与宣传教育活动,筑牢了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共筑平台 铺就人才成长“进阶路”

区总工会通过整合党政资源,依托院校智力服务企业生产实践,搭建“职业技能孵化+学历教育支持+产教融合实践”平台,靶向破解职工技能单一化、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等难题。

为期三年的“职工学历提升计划”是区总工会联合泸州开放大学铺设的人才成长之路,参与计划的职工最高可享受补贴1500元/人,首批60名职工已顺利入学。

聚焦“千名好主播”培育工程,区总工会、区委统战部、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联合探索“培训+竞赛”模式。2024年,承办全市首次网络主播技能比赛。

由区总工会等单位主办的新农人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培训班培养了近500名本土电商专业人才,助力时代云谷产业园区2022年获评四川省首批“直播天府”网络直播示范基地,为区域电商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联办活动 织密精准关爱“覆盖网”

今年以来,区总工会与区教体局、区卫健局、区红十字会和各街道(乡镇)先后举办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群众性体育比赛16次,开展职工摄影比赛、短视频征集、书画展等职工活动90余场次,参与职工群众达30余万人次。“工”字号特色赛事,焕发出勃勃生机。

区总工会与区委人才办、团区委、区退役军人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搭建青年职工交流互动桥梁,“职工集体婚礼”“青年职工联谊”等活动颇受青年职工欢迎,累计吸引超800名青年职工参与。

在区总工会与区文旅局、区供销社、中国邮政龙马潭区分公司和商圈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会声·惠色”普惠活动越发人气满满,现拥有泸州万达、步步高和这有光三大商圈230余家商家,已经编织成服务职工的普惠生活网络。别出心裁的“龙工带龙货”“认购一只乌鸡,捐赠一只鸡苗”等公益助农活动,不仅惠及职工,还帮助农户增收10万余元。

与此同时,区总工会真情服务新业态群体。不断推动各类竞赛向新业态、新行业、新群体、新工种延伸,竞赛类别拓展到30余个,累计参与职工8000人次,110名职工在区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培育技术骨干1000余人。区总工会联合人社部门、行业工会开展“新业态能级工资试点”“法律护航”等行动,组织开展法律宣讲进企业、进站点活动34场,发放普法手册6000余份。开展“新业态群体暖心礼包发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康体检”“关爱职工(农民工)子女”“爱心送考”等关爱活动,服务职工群众2000余人。

多措并举,不仅让新业态群体感受到了工会的温暖和关怀,还增强了他们对工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还将联动社会工作、卫健、交警、司法等部门,把更多精准服务送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坎上。”张宇说。

资源共享 构筑温馨服务“生态圈”

近年来,区总工会在“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基础上,实施“阵地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策略,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拓展外部合作,新增服务站点108个。目前,全区工会阵地已实现线上智能导航全覆盖,职工服务功能日趋多元复合。

驿站共享。区总工会联合区社会工作部率先建成全市首个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工会驿站+社区食堂”综合体,辖区内的快递员、网约车司机、骑手、交警等户外劳动者,均可享受区总工会安排的3元/餐的就餐补贴,每人每天可使用两次。

职工之家共享。龙马潭区已建立以区总工会为核心、乡镇(街道)总工会为纽带、社区工会为支点的“1+N”服务职工新格局。职工之家阵地集成工会驿站、社区食堂、法律调解、亲子空间等7大功能,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技能培训、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特色服务活动60余场,累计服务职工1.2万人次。

文体场馆共享。区总工会联合区教体局、各乡镇(街道)盘活辖区闲置公共资源,推动学校体育馆、企业活动中心、社区文体广场等场所错峰开放,实现职工免费或低收费使用。同时,定期举办职工文体活动,实现场地资源与职工需求互补互惠。

“我们会紧扣区委‘四化同步推进、全域城乡融合、产城园港共兴’发展路径和市总工会‘12345’工作思路,确保‘工会+’加得上、加得好,打造一批具有龙马潭特色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惠工服务品牌。”张宇表示,下一步,区总工会将谋划如何更好地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融入社会治理,为龙马潭区建设产城园港融合发展现代化强区、泸州共同富裕试验区贡献工会力量!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