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如何能留住人才?据《工人日报》7月8日报道,在浙江台州聚源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源电子”),工作18年的员工袁勇领到5000元工龄奖时感慨万千,而入职仅两年的金豪剑通过技能提升通道实现薪资大幅增长。同一家企业里,两代劳动者在各自的赛道上收获价值认可,构成当下中国职场代际公平的新图景。为此,工龄奖引发网友更广泛的关注。
这家企业的工龄奖何以让职场代际公平落地?
工龄奖本质上是对员工长期服务的一种奖励。它与员工在企业的贡献挂钩,激励员工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传统工龄制度曾陷入双重困境:年轻劳动者对“论资排辈”的隐性壁垒逐渐不满,造成积极性受挫,资深劳动者长期奉献却缺乏显性衡量。这种矛盾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尤为突出:当技术迭代加速,经验价值与学习能力同样珍贵。
聚源电子的创新实践给出了答案。该企业以“工龄封顶奖+技能晋升通道”的双轨设计回应了时代之问,工龄奖最高5000元量化了忠诚价值,而“职工入职3个月、6个月、1周年节点专项技能评估”的机制,则让年轻员工两年内完成从普工到技术员的跨越。两条赛道并行不悖,各得其所。数据显示,该企业发放工龄奖后,核心员工流失率大大降低,员工稳定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在聚源电子,新员工入职即获得岗位能力发展线路图,清晰标注职业成长路径;企业构建“技能变现”机制,使技术提升与薪酬增长同步。当“90后”员工凭借创新技能快速晋升时,工龄满十年的员工们也因坚守获得礼赞。可见,这种模式让代际对立得以平衡,皱纹里的智慧与青春的热血共同成为驱动企业创新的双引擎。
更深层的公平体现在权利对等。相比于个别企业滥用竞业限制等强制性留人手段,工龄奖体现的是契约精神的升级,即它以自由选择为前提,用正向激励建立心理契约。当企业为不同时段入职的员工设置评估节点,实则是将“忠诚”拆解为可量化的承诺。这种设计满足当代劳动者的心理诉求,即Z世代追求即时反馈,资深员工渴望长期认可,而双轨制让两者各得其所。
工龄奖不是资历崇拜的复归,而是对劳动价值的精细化计量。它如同企业发行的“忠诚股票”,其封顶制设计规避福利固化;技能通道则像实时更新的“能力交易所”,让成长价值立等变现。当工作18年的老员工与入职两年的新锐在同一家企业见证彼此的高光时刻,代际公平已从理念落地为可触摸的获得感。
总之,工龄奖不应是衡量职场价值的唯一标尺,但时间沉淀的价值理应获得尊重。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一步创新类似工龄奖的设计,使这种激励机制更科学、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