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员工正在进行技能训练
7月15日,酷暑逼人。在川中油气矿遂宁作业区雷一1总站中心站的练兵场上,老员工税新宇正向青年员工讲解着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的关键步骤。围拢过来的青年员工眼神紧紧锁住他的动作,将每个操作细节都刻进脑海。
近年来,川中油气矿遂宁采油气作业区强化“三级三训”,不断优化岗位练兵机制、丰富岗位练兵载体,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推进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为川中油气矿高质量上产1300万吨筑牢人才根基、厚植发展动能。
“三级三训”炼真金
磨溪气田有34年历史,曾经频频出现设备老化、管线腐蚀、突发情况。而现在已是遂宁采油气作业区雷一1总站副站长的郑明月回忆说:“那时刚来站上没多久,总站增压机突发停机,我手忙脚乱倒流程,却因操作不熟练延误了半个多小时。那天晚上,我急得哭了,内心明白,基本功是保命的‘硬功夫’!”
“若你管理的井站泄漏突发,员工技术不过关怎么办?”2024年,郑明月站在遂宁采油气作业区中心井站站长副站长公开竞聘会讲台上,作业区领导在现场答辩环节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对此,郑明月的答案掷地有声。
为了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与岗位技能,遂宁采油气作业区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实践,构建起以机关、支部、中心站三级为载体,新进员工、业务骨干、技能专业三个阶段为指引的系统化、多层次基本功训练模式。
夜幕下的“磨溪大讲堂”灯火通明。机关干部、技术骨干轮流登台,讲制度、讲标准、讲案例。这里没有空泛的理论,只有“今天井站可能遇到什么”“明天安全要防什么”。井站现场,党员培训师邓平容正在设备旁,手把手给员工讲解设备原理。“每周一练”中,老员工带着新兵练“盲操”,线上模拟与实操考核联动。
“坚持管理干部懂生产,技术干部懂管理;流程装置怎么操作,就怎么培训;突发情况怎么处置,就怎么训练”---这是我们的‘铁规矩’。”遂宁采油气作业区党委书记戴巍一边翻开培训记录,一边说得铿锵有力。
近年来,60余名骨干人才从这里走向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成为川中油气矿高质量上产1300万吨的“种子选手”。
从“新手”到“多面手”
“上岗操作带着学、轮班交接提前学、休息时间加紧学”,这是所有新人的成长口诀。老员工文雅记得,自己的“初训”由支部书记和站长“二帮一”,3个月内不仅拿下采气初级证书,更在季度比赛中获评“进步之星”。
“流程图要刻在脑子里,操作方法要长在手上”,这句老师傅们的口头禅,如今成了青年员工的座右铭。
“检修老管线、优化流程、应对突发停产……”夏季大修期间,“实训练强”的号角吹响。雷一1总站站长陈本学带着组员主动认领“急难险重”任务。在40摄氏度高温的检修现场,陈本学额头上的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淌,手上的扳手被晒得发烫,他却笑着说:“多练一次,多攒一分底气!”
“特训”则更像“炼金炉”。遂宁采油气作业区从技能骨干中精心选拔人才,组建“专家工作室”,针对流程优化、安全环保、提质增效等一线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攻关。同时,借助支部结对、党建协作平台,定期组织跨区域、跨业务的调研学习、专家问诊以及绝技绝活擂台赛等活动,为技能人才搭建交流提升的平台,有效推动人才从“技术专家”向“技能大拿”跨越升级。
“我们不仅要当‘技术能手’,更要当‘数字工匠’!”郑明月的成长宣言,道出了这座老气田的人才培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