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某矿滑坡体全貌
核查组向属地县政府通报核查情况 均为受访单位供图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指令!”6月28日上午9时许,在结束了攀枝花的调研工作、正在返蓉列车上的国家矿山安监局四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其江,突然接到国家矿山安监局主要领导交办的群众举报:“会东县某矿存在边坡重大风险及借边坡治理非法采矿嫌疑。”他当机立断,决定在最近的车站下车,立即调头带领监察人员赶往该矿山进行现场核查。
闻令而动 把举报当“哨声”用速度赢时间
为确保能了解矿山最真实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四川局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人员组成的核查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沿着崎岖的山路直奔矿区,直插举报现场。
途中,王其江仔细询问了解被举报矿山的情况,研判核查方式和重点,一再强调:“矿山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群众举报是对矿山安全监察工作的‘放大镜’,必须以‘事不过夜’的态度一查到底!”并告诫参加核查的监察员要保持“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职,决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和任何一个疑点,要查细查实,实事求是,坚决保护好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核查组于当日13时赶到被举报的矿山。
较真碰硬 以专业查隐患用铁的作风排风险
核查组到达被举报矿山的滑坡治理点后,发现了触目惊心的状况:大面积的表土位移体可见三条大的裂缝,宽度为0.5~1.0米,越过30万立方米的表土层,随时有坍塌危险。
为找到举报人拍摄的点位以印证举报的真实性, 监察员曾建荣、熊奎主动请缨,穿越丛林攀爬到了陡峭的滑坡治理点最上部勘查现场。
6月的凉山州高海拔地区烈日炎炎,核查组顶着酷暑沿边坡实地勘查,汗水浸透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当矿山管理人员闻讯赶来时,核查组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后,对方惊讶地说:“真没想到,周六中午监管部门还会来检查,工作作风真是扎实!”
在矿上,陈建、雷应军等核查人员查阅大量资料,通过查看滑坡体位移情况及下部受威胁区域的井口、工棚,查阅人工及在线位移监测系统相关数据并汇总分析,核查组确认自2025年5月8日至6月28日,滑坡体东西位移1088.9mm、南北位移2564.5mm、垂直位移3481.7mm,随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边坡有滑坡重大安全风险,直接威胁滑坡体下方施工用工棚(有6人值守)、运输铲装设备、杨家村矿段井工建设停建的三个井口以及乡村道路,现实危险极大。
核查组从现场边坡、矿体、矿石堆积情况、边坡治理施工方案执行情况以及对相关人员谈话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后,带队负责人敏锐判断出矿方存在非法采矿行为,旋即要求矿方提供与滑坡治理施工方每月结算工程量且双方签字确认的结算依据,矿方却以各种理由搪塞,不愿配合。
在核查组展开依法依规的严肃询问并拿出施工方陕西鼎能建设有限公司2021年11月与矿方签订的补充协议等关键证据后,在铁证与法律利剑的高压态势下,矿方终于在28日22时提供出与施工方每月矿石结算依据的核心证据。经核实,仅2025年1至5月,该矿已经回收矿石121912.19吨并进行相应结算,查实举报线索反映的借边坡治理涉嫌非法采矿的行为。
针对举报反映查实的情况,核查组及时向属地县政府主要负责人通报情况,指出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责成县政府和企业立即落实撤出滑坡体影响区域内所有作业人员和车辆等设备,在乡村道路设置“禁行”警示标识,并安排专人盯守等现场处置措施,待所有工作部署落实完毕,返回县城宾馆时已是6月29日凌晨2时。
闭环管理 让举报的每一条线索落地有声
回到宾馆,核查组在及时向国家矿山安监局主要领导报告举报核查情况的同时,连夜组织起草对属地政府的监察建议,于6月29日送达属地市(州)人民政府。要求该市(州)政府比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开展“双倒查”,严肃追究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
对企业未按设计进行滑坡治理、以灾害治理之名行采矿之实等非法违法行为开展立案调查,严肃追究企业和有关人员责任。要求属地县政府责令该矿段立即开展滑坡体危险性评估论证,重新制定滑坡治理方案,重新对下部井工开采安全性进行论证;治理工作要落实监管责任,保证过程安全,治理结束,由县政府组织验收,确保治理质量。
此次迅速高效的核查举报,既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更释放了矿山安全监察持续高压的强烈信号。国家矿山安监局四川局主要负责人说:“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我们的每一次监督,都是守护矿山的‘安全阀’,矿山安全的铜墙铁壁,正由一次次的动真碰硬和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一砖一瓦地坚实筑牢---唯有让每一条隐患都暴露于阳光之下,方能换来矿山的长久安宁,方能筑牢矿山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