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从成都始发的两列班列
7月22日,2列满载元明粉、钛精矿的“北向班列”分别从成都、攀枝花鸣笛启程,首次驶向青岛、淄博。与此同时,首列满载电子设备、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北向班列”回程班列从青岛驶向成都;2列“大湾区精品班列”也从成都和广州实现双向首发。同一天,实现两个班列、四地五列齐发。至此,由蜀道集团作为省级运营主体推进的三向大通道全贯通。
时间回溯到2023年12月10日,“长江班列”首发,通过铁水联运,有效串联起成渝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传统全程水运相比,最高可减少三分之二的耗时;相较于全程铁路运输,能降低约三分之一的成本,成为一条兼顾成本与时效的高效物流通道,为区域物资流通注入新活力。
从“长江班列”串联成渝-长三角,到此次“北向班列”贯通川鲁-京津冀,再到“大湾区精品班列”直链粤港澳,如同为经济发展铺设了“钢铁动脉”,中国经济“四大增长极”通过“钢铁动脉”形成闭环串联,加速了区域间的经济互动与协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北向班列”初期计划常态化开行成都往返青岛的双向直达专列,攀枝花开往淄博的直达专列,每周开行2至3列。通过发展“公转铁”,优化运输结构,解决四川北向出海通道问题,构建起“四川-黄河流域-环渤海-东北亚”立体物流体系,保障川货出海效率。
“大湾区精品班列”则每周开行3至4列,通过铁海联运模式,依托盐田港、南沙港等国际枢纽港的欧美航线网络,形成“四川-珠三角-东南亚/美洲/非洲”的立体物流体系。同时,作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之外的第三条通道,以“班列+产业集群”模式,带动川粤两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协同,白酒、农副产品通过冷链专列直供粤港澳消费市场,促进两地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蜀道班列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喆丰表示,以上两个班列的首发,实现了蜀道集团多向班列通道建设的关键跃迁。从依托“长江班列”的东向单线运营,发展为“北向班列”“大湾区精品班列”开通后的三轴协同网络,以班列线路贯通“四大增长极”,显著提升国家战略区域间的要素流动效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物流支撑。
多向班列通道的完善,也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了更加全面的高质量发展。
“班列线路构建起高效的要素流通通道,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本、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引入成渝地区,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蜀道班列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罗胜告诉记者,与此同时,成渝地区的特色产品、优势产能也能通过班列快速对接沿海市场,推动形成“内陆生产、沿海输出”“沿海研发、内陆转化”的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助力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