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攀枝花市盐边县桐子林镇,有这样一位社区干部--她走遍了社区的每一条泥泞小路,记挂着每一户群众的急难愁盼,拓展着每一条通往幸福的大道坦途。她用五年时间,将“最后一公里”的民生期盼变成触手可及的鲜活现实。
她,就是四川省劳动模范、攀枝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盐边县桐子林镇桐子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珊。

四川省劳动模范张珊

入户走访困难残疾人,给困难残疾人送物资
从“泥巴路”到“致富路”
攻坚日志写满为民初心
2021年初春的一个清晨,张珊踩着雨后泥泞的山路前往大坪地组马鞍山走访,短短7公里路程连开车带走路竟走了近两小时。“张书记,咱们的芒果年年都卖不到好价钱,就因为道路未硬化啊!”村民吴大姐的话像刀子般扎进她心里。彼时的桐子林社区,仍有11公里村组道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土路。见张珊进村调研,村民们七嘴八舌道出了苦水。
“我空着手跑了一趟,都已经被那土路弄得精疲力竭,更何况群众日常还要负重生产劳作,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一定要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在社区“两委”班子的团结协作和大力支持下,张珊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3月争取到首批项目资金用于大坪地组马鞍山7公里通组道路硬化项目。2021年5月,大坪地组路基完工,为严把工程质量关,这位女书记成了工地“常客”。工人们常开玩笑道:“张书记你跑得太勤了嘛。”张珊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她知道,项目资金来之不易,有限的资金既要用在刀刃上,更要让每一项工程都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受得起群众口碑的优质工程。
甘泉润民心
14万元抗旱资金背后的15个日夜
“张书记,龙树河沟的水井又抽不上水了!”2023年3月12日,一通深夜的电话,让刚躺下的张珊瞬间清醒。马鞍山安置点200多名居民已断水3天,老人们不得不去2公里外的山沟挑水。
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张珊第一时间向桐子林镇党委汇报。当得知抗旱资金审批至少需要一个月时,她直接守在镇党委书记办公室门口说:“王书记,老百姓等不起啊!”
那段时间,她的手机通话记录显示:日均接打10多个电话,3月27日,当14万元抗旱资金批下来的消息传来时,正在芭蕉湾森林防火坝坝会现场的张珊突然哽咽---这15天里,她瘦了整整5斤。
水井修好那天,看到马鞍山安置点的村民们喝上干净的深井水,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张珊心里默默地说:“我的辛苦值啊。
安全“守护神”
从交通劝导到清理防火隔离带的365天
“老宁,骑摩托车一定要戴头盔!”2023年国庆假期,在湾滩村道开展农村道理交通文明劝导的张珊拦下一辆超载的农用三轮车。驾驶座上的村民宁国伦不好意思地挠头说:“张书记,我这就让我家婆娘下车走路。”这样的交通文明劝导场景,每年要在桐子林社区上演30多次。
翻开社区安全工作台账,能看到这样的数据:112户建立燃气安全排查“一户一档”,3户隐患整改精确到小时;187户参与清理的15公里防火隔离带,连起来能绕社区三圈,清理出来的87吨可燃物拉了十几车;10场坝坝会留下的签名册上,按满鲜红的手印……
“你这样当‘拼命三郎’,值得吗?”有人不解地问。张珊听了,笑了笑说:“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火灾,轻则造成损失,重则性命攸关。我是书记,就必须扛起守护群众安全这份责任。”
精打细算的“当家人”
节约10万元办公费撬动民生杠杆
在社区财务公开栏前,常常能听到居民们这样的议论:“咱们的张书记,还真的很会过日子。”这话不假---打印纸双面使用、电灯开关贴节能提示、外出下队都是开自己的私车,公务接待严格执行标准。有一次在湾滩开展防返贫监测入户排查工作,张珊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一干干到下午将近2点,她直接对工作人员说:“我们在坚持一下,把这上面的干完了再回去吃饭,因为是高山,车辆来回需要3个小时。”正是凭着这些大家亲眼目睹的“抠门”举措,桐子林社区三年累计节省办公经费10.2万元。
桐子林社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向上级争取零星产业道路建设资金有一定难度,但对民生投入,张珊却“大方”得令人惊讶。2022年,当得知芭蕉湾小组零星三轮车产业道路大约280米,56户居民多数种植的是早熟芒果,每年因道路不畅制约了芒果销售,居民损失较大。张珊立即提议动用社区办公经费结余的6万余元资金,用于道路升级改造。此外,2024年,她还将节约的办公经费用于芭蕉湾与大坪地联合产业220米零星三轮车道硬化工程,彻底解决居民农产品运输难问题。产业道路硬化后,芭蕉湾的一位村民还发抖音,感谢社区为他们解决了多年的农产品运输难问题。通过这些举措,社区产业发展迅速崛起,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据统计,社区农产品年销售额增长30%,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500元。看着满载芒果的车辆往来穿梭,村民亲切地称这条路为“党群连心路”“勤俭为民路”。
志愿红映照初心
一支永不撤退的党员服务队
“有困难找红马甲!”在桐子林社区,这已成为居民们的口头禅。这支由张珊发起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卫生院、疾控中心等部门联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4次,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上门体检、理发、清扫房间等志愿服务20余次,服务时长累计超2400小时。
这样的局面,离不开张珊对辖区党员干部持之以恒的思想引导。她认真抓好党员的日常性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党内关爱帮扶,引导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她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按照规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及时组织党员谈心谈话46人次。她牵头制定结对帮扶包保机制,建立包保台账,社区“两委”干部和每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名困难群众,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正是这样的工作机制,让服务场景不断翻新---为孤寡老人送物资、给高龄老人上门提供养老资格认证等服务。“张书记真是咱们的贴心人!”说起张珊,社区群众异口同声。
走出社区时,夕阳为桐子林社区披上金纱。文化广场上,跳坝坝舞的大妈、玩轮滑的孩子、构成一幅生动的民生画卷。张珊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裤脚还沾着上午走访时的泥点。这位48岁的社区书记用5年时间证明:只要把心扎在社区,就一定能服务好居民。正如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老百姓的笑脸,就是最美的政绩。在打通服务‘最后一米’的新征程上,我愿意做一名坚定勇敢的奋进者!”

社区挤出办公经费为芭蕉湾硬化零星三轮车道路施工现场

入户走访,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