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一角 受访单位供图
夏日炎炎,空调是不可或缺的“避暑利器”。在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正开足马力保障市场供应。智能设备精准作业,数字化手段与人力密切配合,以秒为单位,一台台空调内外机接连下线,为这个酷暑送上清凉的承诺。7月23日,记者来到长虹空调智能工厂,探寻这股“清凉力量”背后的“智慧密码”。
全工序智能驱动 推动“三高”岗位机器替代
“智改数转”的浪潮中,企业该“转”向何方、“改”在何处?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羽告诉记者,利用2018年新工厂建设搬迁契机,长虹空调大规模引进应用行业先进工艺及智能化自动化装备,同步推动智能化改造升级,重点围绕降本、提效、增质、扩绿四大关键点,在加速工艺迭代升级的同时,针对高品质要求、高强度及高危险岗位,率先实现机器替代,逐步提升工厂智能化水平。
这些布局思路,如今在厂区空调生产的全工序中得到了具象化地呈现。
做好防静电措施后,记者便走进电控控制器的生产现场。控制器是空调的“中枢”,直接影响着空调运行的性能表现,操作要求精细到一分一毫。现场,有序运转的生产线上,异形插件机、在线AOI视觉智能检测仪、分体式波峰焊接机等自动化装备大规模集成应用,正替代人工完成插件、焊接、测试等多项操作。
“我们一直在持续迭代升级。”该公司制造部部长罗昭勇介绍,“这里是我们的第二代自动化生产线,相较第一代,小时产量与人均小时产量均再度取得了66%的提升,目前已处于行业内的最高水平。”
记者注意到,从生产到下线,产品一共要经过4道自动化设备的高精度检测及2道人工检测。通过多台智能设备流水线作业,快速完成全面细致的产品“体检”,再经人工检测作为复核与补充,大大提高了效率与精准性,力保产品“零”缺陷下线。
整机外机厂中,自动化设备同样应用在装调的各个环节。在传统生产中工作强度最高的作业环节之一,压缩机上线装配,如今亦由智能设备取代。车间里,智能机器人高效往返搬运,通过CCD视觉系统,实现自动定位、自动抓取、自动上线装配。
“一台压缩机约六七公斤,单班平均需要上线四五千台,在过去,相当于每人每班有超过20吨以上的搬运量。”罗昭勇提到,“机器替代将工人从重复性、高强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降低人力成本,也实现了产品‘零损伤’、同时还避免了高强度岗位连续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
全流程技术赋能 绿色发展与安全生产双轮并进
“智能工厂是系统化的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则不仅要追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更需要将强化安全与质量监管、探索绿色发展路径融入生产制造全过程,在追求效益与坚守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贺羽说。
在长虹空调智能工厂数据控制中心,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跳动着海量的生产数据,以园区生产制造为核心,数据覆盖生产计划、品质管控、安全监控、能源消耗、仓储物流等全环节,构建出一幅“全域互联、实时可控”的智能制造图景,高效协同的“数据网络”为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屏幕上,整机生产线的数字孪生场景引人注目。空调室外机从底板开始,一步步完成压缩机、冷凝器、风扇电机等核心部件的装配,每一个工序的设备运行状态、故障情况、生产进度即时更新,关键指标一目了然,一条线上的“虚拟生产线”与现实生产线同频共振。以物联模块集成技术打造的模具管理信息化系统,将管理把控细化到了模具的全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数据实时追踪,为产品品质筑起“全流程防线”。
此外,这个工厂里的“智慧大脑”也关注到园区每一个重点安全区域,监控分析各类异常,做到突发情况下及时响应,严密保障安全生产。“类似重大安全区域R32冷媒存储区,就采用‘专业设计+安全实时监控+泄漏报警联锁切断’‘常态化监督管理’‘专家定期评估机制’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罗昭勇说。
而能源信息化系统则上演着“精打细算”的智慧。紧盯水、电、气等消耗数据,全面剖析整个工厂的能源消耗情况,挖掘潜在的节能控能机会点,绿色生产理念渗透到每一度电、每一方气的消耗中。
车间里,也不乏运用技术革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黑科技”。在空调核心部件---换热器的加工车间两器厂,行业首创的真空环保脱脂新技术是其中的“佼佼者”,将“环保、安全、高效、高质”优势融于一体。
“去除换热器芯体表面油分时,这套设备将传统燃气脱脂工艺升级为红外电加热真空模式,实现产品表面油分快速蒸发并冷却至液态进行回收,不仅消除了燃气安全隐患,做到挥发油100%回收、废气零排放,还让产能提升一倍,产品残留油分降低一半。”罗昭勇说。展柜里,脱脂前后的蒸发器组件形成鲜明对比,原本附着的油分已明显清除,而回收的油品清澈如初,正等待着二次利用的技术突破。
从投入智能化装备,到布局数字化管控。从研发先进工艺,到着力绿色生产。“智改数转”步入深水区,长虹空调为产业链发展升级注入新的动能。据介绍,通过“智改数转”及智能工厂建设,结合体系化导入的精益生产,长虹空调近三年的生产效率累积提升了50%,还大幅提升了制程质量保证能力,终检偶然不合格率降低约35%、库房漏率降低约50%,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入选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对我们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未来还要持续提升园区产能和智能制造能力,打造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一流智能工厂。”贺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