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里的“营造”之路三代人共谱“绿色赞歌”二O二五四川省“天府百姓大舞台”片区汇演在泸县启动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22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01

三代人共谱“绿色赞歌”

记者 邓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父女合照

谢励上山养护树苗

谢依静的工作照 均为受访者供图

在广袤无垠的甘孜州丹巴县国有林区中,有这样一个家庭,三代人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森工故事”。他们就是谢励一家,从父辈的艰辛开拓,到谢励的坚守传承,再到谢依静这一代的创新发展,这个家庭的森工记忆,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企业发展的缩影。

坚守者:谢励的绿色人生

“我是在尽职尽责,如果不好好做,我对得起这份稳定的工作吗?”这是谢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位1966年在丹巴出生的汉子,一出生就印刻着森工痕迹,用20余年的坚守诠释着这句话的分量。

1996年,技校毕业的谢励回到丹巴,这片生他养他的山林。从营林更新到天然林管护,再到林业产业,他像一棵顽强的树苗,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在资源管理工作中,他不放过每一个山头、每一条小沟;在森林防火期,他走村入户宣传防火知识;在产业转型期,他带头种地养鸡,摸索出一套种植养殖经验。

最令人动容的是去年8月,企业花圃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谢励默默隐瞒了母亲病重的消息。当接到母亲离世的电话,这位一向坚强的汉子瞬间被悲痛击溃。然而,料理完母亲后事,他便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只说了句:“同事们还在酷暑中奋战,我不能缺席。”质朴的话语中,彰显着森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开拓者:父辈的创业岁月

谢励这份强烈的责任感,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他的父亲谢启浩、母亲何碧清,是丹巴森工局的第一代建设者,两位来自绵阳三台的普通工人。

1958年,年轻的谢启浩怀揣建设祖国的赤子之心,背起简单的行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丹巴森工局的征程。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他和工友们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毛毡棚,吃的是硬邦邦的馍馍,却要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寒山区挥汗如雨。没有现代化机械,他们就靠着一副副铁打的肩膀,将一根根原木扛出深山。寒冬腊月里,他们的汗水在棉袄上结成了冰碴;炎炎夏日中,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正是这一代森工人用血肉之躯,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宝贵的木材资源。

母亲何碧清同样令人敬佩。这位看似柔弱的女性,不仅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更积极参与到林业生产建设中。她总是第一个起床,为工友准备好干粮;深夜里,她常常就着煤油灯,为工人缝补磨破的工装。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不仅托起了家庭的温暖,更撑起了整个工段的后勤保障。

晚年的谢启浩常常站在国有林区的高地上,望着眼前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森林,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那目光里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有对生态变迁的感慨,更有一名老森工人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认同。

传承者:女儿的绿色新篇

谢励的女儿谢依静,是这个森工家庭的第三代。2024年,她通过森工集团公开招聘,成为雅江国有林保护管理局财务科会计,用电脑和计算器续写着家族的绿色故事。

“爷爷用算盘统计木材产量,爸爸用计算器核算育苗成本,我用电脑系统管理生态修复保护项目资金。”在她看来,新时代的林业工作,不仅要守护青山,更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我们这代森工人肩负着双重使命。”谢依静说,“既要像爷爷那样守护好每一棵树,又要像爸爸那样经营好每一片林,更要用新技术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在这片横断山脉的褶皱里,三代森工人用青春丈量着时代的变迁,用坚守诠释着精神的传承。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雪山之巅,谢励已经踏上了巡山的路。脚下的土地承载着父辈的足迹,也延伸着女儿的期待。他熟悉这里的每一道山脊、每一条溪流,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那些被风雨磨平的石阶,是父亲和工友们一锤一凿开出来的;那些郁郁葱葱的次生林,是他和同事们一棵棵补种的。

时代在变,森工人的使命也在变。过去,父辈们用斧头和钢锯为国家建设开山伐木;如今,谢励和队友用无人机监测森林健康。工具变了,但那份对国有林区的敬畏与热爱从未改变。而在办公室里,谢依静正对着电脑屏幕核对生态修复项目的资金流向。她的工作不再与泥土和树木直接打交道,却同样关乎这片森林的未来。她记得爷爷粗糙的双手摩挲过账本的样子,记得父亲在油灯下记录巡山日志的侧影。如今,她手中的数据将转化为更多的树苗、更完善的护林体系。

三代人,六十七年。从“伐木工”到“护林人”,从“木头经济”到“生态优先”,从“资源索取”到“生态反哺”,这个森工家庭的变迁,正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鲜活的缩影。这片山林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珍藏着无数像谢励一家这样的绿色故事---它们像年轮一样,记录着发展与保护的平衡,见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

夕阳西下,谢励站在山巅极目远眺。远处,新栽的川西云杉苗在风中轻轻摇曳;近处,父亲当年种下的防护林已亭亭如盖。他知道,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女儿会在报表上写下新的数字,而自己将继续丈量这片熟悉的森林。三代人的接力从未停止,就像这片生生不息的林海,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