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这句诗,将夏日荷花的绚烂风姿描绘得入木三分。我独爱夏荷,更钟情于故乡的荷塘。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不仅是荷花的写照,也是周敦颐的操守,更是故乡人世代传承的精神气质。
“昨夜片霞天上落,波心浴出一枝红。”盛夏时节,故乡简阳山中的荷塘想必早已如诗中所绘---接天的莲叶将水面铺成无边的碧玉,而那亭亭玉立的红荷,恰似片片朝霞坠入清波。离乡多年,每逢夏日,总盼着重回故地一睹荷塘风姿,奈何俗务缠身,每每只能在亲友传来的影像中,遥想那满塘清韵,聊慰思乡之情。
今年,这个萦绕心头多年的愿望终于得偿。
一大早我就沐着雨,站在了故乡荷塘的水间高地上,率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大片大片挤挤挨挨的荷叶,如亲密无间的伙伴,相互簇拥着铺满了整个水面,似一张偌大的绿毯,又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绿浪翻涌。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漫步荷塘,雨中的碧荷是安静的,是灵动的,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犹如一把把高高擎起的绿伞,更像一群身着绿衣的舞者,在水面翩翩起舞。
雨点打在荷叶上,在叶子下凹的窝里不停地滚动,犹如青玉盘里盛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偶尔一阵微风轻轻拂过,它们便在碧绿的叶面上来回滚动,一不小心滑入水中,像是从青玉盘中倾泻而下的水银。
故乡的荷塘水波灵动,泛着粼粼清光,一块块水田如碧玉般镶嵌在青山之间,恍若幻境。我不禁想象着像儿时那样,一个猛子扎进这沁凉的碧波里。忽然,几声清亮的鸣叫将我从遐思中唤醒---几只黄白相间的野鸭正悠然立于荷塘边,在田田荷叶间高歌。它们的声音从容不迫,仿佛在诉说:任它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我不由会心一笑:原来不止我沉醉于此,连这些野鸭也钟情于荷塘这份超然物外的宁静。
雨过天晴,我漫步荷塘,满心欢喜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忽然,一簇簇姿态万千的荷花从荷叶间跃入眼帘,令人惊艳。“一色藕花三十里,淡妆浓抹锦云中”---盛放的荷花宛如精心打扮的佳人,在碧叶间亭亭玉立。它们舒展着层层花瓣,粉白相间,白里透红,妩媚动人,清香四溢;初绽的荷花则像害羞的少女,半掩娇颜躲在荷叶之后;而那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的饱满欲裂,有的紧紧包裹,恰似一支支蘸满墨汁的毛笔,正要在蓝天这幅画卷上挥毫泼墨,书写属于盛夏的华章……
回乡赏荷,赏的不仅是它娇美的容颜、婀娜的姿态,更是那份独特的气质与精神。它美得空灵、香得清远,却始终含蓄内敛---只在盛夏时节静静绽放,不与百花争艳,只将沁人芬芳化作缕缕清凉。这般品性,不正是人生应有的境界吗?
赏荷即是观人生。故乡观荷,最得真趣。
于我而言,这悠悠荷韵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心灵的滋养。无论漂泊何方,无论遭遇怎样的风雨,只要想起那片“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塘,心中便会涌起一泓清泉---那是涤荡尘嚣的清凉,是砥砺前行的力量,更是永不褪色的生命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