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建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讯(实习记者张海峰)7月31日,记者从西南石油大学获悉,该校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和“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之中,通过举办一系列创新活动构建起立体化的精神传承与育人体系,奏响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最强音。
在该校举办的“工运百年·劳模宣讲报告会”上,全国先进工作者赵金洲教授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为题,从“创新创业创一流、用心用情用智慧、勤奋勤学勤劳动”三大维度,深情讲述了他扎根科研与教育事业的奋斗史诗。作为我国压裂酸化理论的奠基者之一,赵金洲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子之心攻坚克难,更将育人热忱融入治校实践,其敢为人先的科研担当与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为师生树立了精神标杆。
宣讲报告会上,全国劳动模范代娟则以技术攻坚的亲身经历,生动诠释“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她带领团队突破“三高”气井环空带压等世界级难题,年创效益超千万元,其“不断学习、团队协作、薪火相传”的理念,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奋斗样板。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传承劳模技艺、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集智创新作用,该校创新推出“校企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建”机制。全国劳动模范代娟与四川省劳动模范李枝林作为劳模专家正式受聘为该校第一批“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产业兼职专家,并与学校两个“劳模与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结对联建。“这一深度结对,不仅搭建起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的直通桥梁,更标志着“劳模工匠进校园”迈入制度化、长效化新阶段。”西南石油大学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校企双方将以工作室为枢纽,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青年人才孵化领域展开全方位协作。
此外,学校积极推动“三个精神”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在“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2025年启动仪式暨首场示范活动上,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红钧教授以《米小苔花学牡丹 效鹰麻雀飞雪山》为主题,讲述在求学、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党务建设等方面自立自强、永不言弃的奋斗故事,激励各界坚定信念、勇担使命。
“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高校响应国家战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铿锵作答。下一步,学校将以劳模精神为魂、工作室联建为桥、辐射引领为翼,构建起‘精神引领-实践深化-社会辐射’的育人生态。”西南石油大学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