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正在给大熊猫制作窝窝头
7月的成都,阳光正好。位于成都都江堰市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走进熊猫圈舍,“零距离”观摩饲养员喂养两只大熊猫。“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吗?除了吃竹子,它们每天还会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带着这些疑问,一场由省直机关工会主办的2025年暑期亲子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妈妈你看,大熊猫有6个手指。”来自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二年级的王煜焜兴奋地与一旁的妈妈分享着自己的新发现,“以前只能在动物园远距离看熊猫,现在近距离看得更清晰,熊猫的五官也更好看了。”王煜焜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记者发现,在这场与“国宝”互动的亲子活动中,孩子们不再是隔着玻璃、围墙远远观望的游客,而是真正走进了大熊猫的世界,用双手触摸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用心灵感受着保护“国宝”的责任与担当。对于这里的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国宝”大熊猫。泡桐树小学二年级学生刘辰垣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发现,“这里的大熊猫数量比我之前在别的地方看到的还要多,而且比以前看到的更胖一点。”孩子的观察力总是令人惊喜,透过他们纯真的眼睛,记者看到的不仅是对大熊猫外表的描述,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好奇。
在为期一天的亲子活动中,不仅安排了大熊猫饲养工作观摩,还精心设置了园区生态探访、制作熊猫食物实践课程、科研纪录片观赏、专题讲座等。
在制作熊猫食物实践课程环节,小朋友与随行家长四人一组,为大熊猫制作窝窝头。“我的窝窝头是月饼形状的,我想做一个很特殊的月饼给熊猫吃。”王煜焜一边向记者分享,一边小心翼翼地调整手中的造型。一旁的妈妈则多角度给孩子拍照、录视频,记录当下的幸福时光。“看到孩子这么开心我觉得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增加了亲子感情,还让我与同行间有了更多的交流。”王煜焜的妈妈刘永红来自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也是首次参加工会组织的相关活动。在她看来,此次活动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影响,“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大家都应该对它有更多地了解。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小小贡献,比如带孩子过来做爱心活动等。”刘永红说。
“以前是散客身份带孩子来参观,没有这些丰富的体验活动。”来自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尹洪带着自己和同事的孩子参加此次活动,他对比以往的经历感慨道,“工会组织的这次活动不仅可以近距离看熊猫,还能帮熊猫剪竹叶、劈竹子、做窝窝头……对于孩子来说,这种体验要比单纯的观赏更有意义,他们有了自己的体验过程。”
夕阳西下,当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时,工作人员为他们颁发了一份爱心体验学习荣誉证书。这一刻,孩子们的心中已经播下了“关于爱心、关于责任、关于民族情怀”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他们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一生中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