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张海峰)8月1日下午,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梦想剧场内掌声雷动。由成都市总工会主办、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承办的“成‘工’讲堂·堂堂有料”职工赋能空间活动首场暨启动仪式举行。30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以“前沿科技与职业技能”为起点,开启了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对话。
据悉,“成‘工’讲堂”全年将开展12场活动,聚焦四大主题: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让职工明晰城市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同频路径;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政治教育与工运历史学习,筑牢职工思想根基;持续追踪前沿科技与职业技能融合趋势,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技能人才;通过文化艺术浸润涵养职业道德,让“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活动策划秉持“不仅有‘料’,更能解‘忧’”的理念,致力于成为职工成长的“加油站”。
“AI不是替代者,而是每位职工的‘协作伙伴’。”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电子通信系主任贾国柱的开场演讲,迅速拉近了前沿科技与职工的距离。作为2009年四川大学无线电物理博士,贾国柱深耕人工智能与现代通信技术领域多年,其主讲的《AI赋能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十年黄金赛道的路径》,既有理论高度,更有实操温度。同时,结合成都产业特点,详细解释了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职工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如何从概念落地为生产动能。
“数控加工如何引入AI技术?”“家政服务能否应用智能清洁系统?”“碳足迹管理怎样借助AI优化?”……在互动环节中,来自制造业、服务业、环保等领域的职工纷纷结合工作实际提问,在现场引发热烈讨论。
成都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成‘工’讲堂”为纽带,让更多职工在时代浪潮中找准赛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勇担使命、矢志奋斗,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以实际行动传承全总百年初心,续写工运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