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正式运行破“卷”之道:回归人本兴隆湖湖滨场馆中心蓄势待发迎世运全国首台穿墙式电e柜落地广元优化公积金政策精准惠民生情暖“八一” 关爱老兵健身操跳出精气神生态漂流乐享清凉成都公安破获多起成品油非法交易案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2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06

破“卷”之道:回归人本

成都刘彤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今天,我和一位兄长见面,他感慨道:“怎么越努力越觉得无助,越无助还越想‘卷’呢?”这一问题直击当下社会现实。“内卷”这个词,从学术概念逐渐演变成社会流行语,精准地描绘出当代社会的竞争景象:教育上家长拼命“鸡娃”,职场上盛行“996”工作模式,学术领域存在“论文竞赛”,消费方面呈现“品牌内耗”……“卷”好像从个人的选择演变成一种社会焦虑。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卷”是市场机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产物。在教育领域,“军备竞赛”式的竞争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普及;在职场中,“绩效竞争”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升;在学术圈,“论文竞赛”加速了知识的生产。这种“卷”,本质上是发展初期的“成长痛”,是追赶型经济体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经阶段。然而,当“卷”超过了合理边界,就会演变成社会异化的推手:“鸡娃”现象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过劳死”“职场抑郁”频发;“论文工厂”“影响因子崇拜”侵蚀了科研诚信,阻碍了原始创新……

要破“卷”,核心在于改革资源分配机制。在教育领域,需要推进“多元评价”改革,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纳入考核体系,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在职场中,应完善劳动法规,限制过度加班,推广“灵活工作制”“成果导向考核”;在学术圈,需要建立“代表作制度”“长周期评价”,鼓励原始创新。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芬兰的“无标准化考试”教育体系,都为我们破除“唯分数论”提供了有益借鉴。

破“卷”还需要重构社会成功标准。社会应倡导“多元成功”理念,认可不同职业的价值和贡献。无论是技术工人凭借精湛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还是创业者以创新思维推动经济发展,亦或是艺术家用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都应得到尊重和认可。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而不仅仅以绩效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个体则需培养“自洽”能力,在竞争中保持主体性,避免被异化为“工具人”。要学会在努力追求目标的同时,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节奏。

数字技术也为破“卷”提供了新的可能。一方面,AI、大数据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劳动。例如,智能教育系统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定制学习方案,避免“全员补课”的现象;协同办公平台可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减少“无效加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技术带来的“数字内卷”---算法推荐导致的“信息茧房”、平台经济催生的“零工竞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和完善监管机制来平衡创新与公平。

从农业社会的生存竞争到当代社会的效率竞赛,“卷”始终是资源约束和制度设计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破解“卷”的困境,不能仅仅停留在“反内卷”的表面批判上,而要转向制度重构、文化转型与技术赋能的深层变革。只有将“人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构建包容性增长机制,才能让竞争回归“激发活力”的本义,让社会走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未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