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全省各级工会创新推出“工会+文旅”系列举措,通过福利形式革新、经济杠杆撬动、服务机制保障、全域资源激活四维发力,构建起职工幸福感与文旅产业升级的双向促进之路。从恩阳古镇的灯火阑珊到剑门关的雄奇险峻,从川渝年票的跨省联动到非遗工坊的匠心传承,工会组织正以“小切口”实现“大作为”,为四川文旅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工”动能。
传统福利的转型升级,是工会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比如,巴中恩阳区总工会打破“发物资”的惯性思维,针对“85后”“90后”职工占比提升的新特点,将50元消费券转化为涵盖100余个非遗体验、红色研学、特色餐饮点位的“夜游消费地图”,让福利从“必需品”变为“新体验”。四川省总工会修订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办法,允许基层工会用会费为职工购买文旅年票,将福利从“普惠覆盖”转向“精准滴灌”,实现了“职工得实惠、企业得市场、产业得发展”的多重效益。
小小的消费券,正释放出惊人的经济撬动能量。“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推出的200元年票,整合川渝80%高价值景区,总价值超6000元,截至2025年6月,已带动文旅消费2.3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19。这种“投入小、见效快”的杠杆效应,在多地表现突出:成都工会年票涵盖武侯祠、杜甫草堂等20余个核心景区,带动周边餐饮、文创销售额增长28%;巴中依托光雾山、诺水河景区推出“工会+生态旅游”套餐,使得职工团队游订单同比增长200%……
消费券的魔力在于串联起供需两端的良性循环。省总工会推动工会阵地与文旅设施共建共享,目前全省已有万余个工会驿站融入景区、交通枢纽,它们既是户外劳动者的“暖心港湾”,也是文旅服务的“前沿哨点”,这些驿站不仅提供饮水、充电等基础服务,还设置职工志愿服务、文旅咨询等功能。绵阳将科技城特色融入文旅,推动科技馆、航空馆纳入年票名录,实现“科技+文旅”跨界融合,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增收。
工会消费券这一“小杠杆”正以其独特的制度优势,撬动着文旅经济的“大循环”。随着“工会+文旅”模式的深化,四川正探索出一条以职工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协同为路径的文旅融合新范式。当更多职工手持消费券走进非遗工坊、红色教育基地、秀美山川,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幸福感,更是对巴蜀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这正是工会组织书写在文旅强省建设答卷上的“工”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