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在村头田间 让“工”字招牌绽放光芒泸州市总工会举办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蓝火苗”烧红钛白粉绿色产业链成华区总工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体检绵阳涪城区2025年工会驿站提质增效工作专题推进会举行一群“石油红”合奏攻坚上产“先锋曲”绵阳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并网投运泸州市总工会到泸州老窖科创培训中心开展夏季“送清凉”慰问活动工会服务零距离 情系一线暖人心南充市总工会到南部县“送清凉”通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慰问一线劳动者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35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6

“钉”在村头田间 让“工”字招牌绽放光芒

雅安市荥经县总工会蹲点干部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雷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工会蹲点干部查看边坡修建情况 荥经县总供图

在雅安市荥经县新添镇上坝村八组,一座崭新坚固的水泥桥横跨河道,水流在拓宽的涵洞下畅快奔涌。村民彭仕林指着桥面感慨:“以前这是座危桥,汛期水一涨,别说车,人都不敢过。现在这‘连心桥’,真是通到了我们心坎上!”

这座桥的蜕变,正是荥经县总工会蹲点工作组扎根上坝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荥经县总工会积极响应上级部署,精心选派骨干力量组成蹲点工作组,如钉子般“钉”进上坝村的田间地头。他们以“娘家人”的深厚情怀与务实作风,深入倾听村民的急难愁盼,将工会组织的温暖与资源精准“滴灌”到乡村发展的根系之中,成功推动一批关键惠民项目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连心桥”架起安全生命线

八组那座年久失修的涵洞桥,曾是悬在全组80户、200余名村民心头上的巨石。每逢雨季,更是岌岌可危。

蹲点干部入户走访时,村民眼中的忧虑深深触动了他们。于是,工作组立即行动,一次次实地勘测险情,形成详实报告。

凭借工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他们成功争取到派员单位及多方支持,筹集专项资金11.5万余元。从图纸设计到施工监理,蹲点干部全程紧盯。新落成的“连心桥”采用高强度建材,桥体稳固,涵洞拓宽近一倍,排水能力显著提升。今夏汛期,河水顺流而下,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坚实的守护。

“安心坎”畅通产业发展路

同样在雨季饱受侵扰的还有十四组道路边坡。进入汛期,这里滑坡频发、路基悬空是常态,不仅威胁着过往村民和车辆安全,更成为当地农产品外运的“拦路虎”。

面对这一顽疾,工会蹲点干部联合村“两委”,多次邀请荥经县交通运输局技术员现场“把脉问诊”,精准锁定隐患根源。工作组还积极协调落实治理资金8万余元,科学规划,督导施工方浇筑起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堡坎,并巧妙设置泄水孔系统。

工程竣工后,历经多次强降雨考验,边坡始终稳固如山,路基坚实可靠。困扰该组200余名村民多年的“心病”终于根除,也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顺畅出村铺就坦途。

“舒心道”提升民生幸福感

另一处的七组,有个曾让车辆交会险象环生的狭窄弯道。由于剐蹭事故频发,周边380余名村民出行与生产运输苦不堪言。

工会蹲点干部将其列为头号攻坚目标。经过细致测量、反复论证拓宽方案,他们多方奔走协调筹措改造资金5万余元。施工期间,蹲点干部轮流蹲守现场,严控进度与安全。如今,弯道经科学拓宽,路面豁然开朗,车辆通行从容不迫,效率提升80%以上。“以前拉点粮食出去,在这个弯上能堵半天,心都是悬着的。现在好了,一脚油门就过去了,安全又省心!”村民李光君的感慨,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还有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十三组土路,经过专业处理后,总长2.5公里的村组道路焕然一新:路面平整如砥,扬尘泥泞成为历史。这条“民生路”“产业路”的贯通,让210余名村民日常出行更体面便捷,降低了车辆损耗,极大便利了农产品运输,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收购,为当地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据统计,荥经县总工会干部在上坝村蹲点期间,累计走访村民100户次,收集并推动解决“微心愿”10个,协调争取各类帮扶资金总计80余万元,直接惠及村民5000余人次。

一座危桥的重生,一道险坡的加固,一个急弯的拓宽,一条土路的蜕变---这些矗立在田野间、铭刻在村民心里的改变,是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扎根基层最有力的见证。荥经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蹲点帮扶长效机制,聚焦乡村治理、产业培育、技能提升等更深层次需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更多惠民实事,让工会“工”字招牌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