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8月11日,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内,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室外拔河比赛的终场哨声响起,赛场沸腾。场外,陈萌望着运动员脚下厚实的草坪,终于松了口气。
他是东安湖体育公园户外项目场馆中心综合保障组副组长,原本白皙微胖的“光头帅哥”,如今被同事调侃像“卤蛋”,这是他近一年来“泡”在工地晒出来的。
2024年秋,成都世运会筹备进入冲刺阶段,陈萌和团队接到任务:打造一片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室外拔河草坪。可那时,他们几乎是“零基础”。更麻烦的是,前期跟国际拔河协会沟通并不顺畅,导致关键参数出现偏差。陈萌至今记得当时的手足无措:“去年10月种下的草,到今年3月仍是一片枯黄。”面对各方焦灼的目光,陈萌咬牙决定:“铲掉重来!”
那段时间,他白天泡在工地上盯播种、查土壤;深夜在办公室啃资料、打电话请教专家……终于,新种的草在5月冒出了嫩芽。为了做好养护,他带着团队赴徐州观摩中国拔河锦标赛。如何浇水、修剪、测试土壤……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回来后,他牵头制定了“养护清单”。8月,国际拔河协会的官员们用专业仪器测量,各项测量指标均超国际标准。一位官员感叹:“这是我近五年在全球见过的最棒的场地!”
保障世运会,陈萌的“战场”可不止这片草坪。他同时肩负着拔河、无人机两个项目的全流程赛事保障。赛事期间,陈萌的父亲和孩子相继住院手术,他却抽不出时间来陪护。在他看来,世运会期间各国目光聚焦成都,赛事保障不能出一点差池,发生任何突发状况,陈萌总是第一时间带着团队化解。
他和团队用近一年的“深耕”,让世界看到了成都的办赛实力,读懂了中国保障者“把小事做到极致”的匠心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