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学子认真倾听经验分享 华西集团供图
部分家庭乘坐校内观光车开始研学之旅
7月的最后一天,正值暑期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校园里热闹非凡。这天,来自阿坝州金川县的22名小学生在华西集团工会的组织下,跨越近300公里,来到这所四川第一学府;与此同时,来自巴中的11岁的彤彤,也在母亲蒋女士的陪同下,开启了她们的家庭版“川大研学之旅”。当这两种研学方式在大学校园里“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校内参观,更是现今教育形式多元化的缩影。
集体研学点亮求知心灯
组织金川学子来蓉研学,是华西集团通过教育帮扶助力金川县振兴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该研学活动总共持续5天,川大之行被安排在本次研学之旅的第4天,此前他们还去了三星堆、武侯祠、成都自然博物馆等地。
川大校园内,22名金川学子在川大志愿者的带领下,穿过古色古香的大红门,流连于美丽的荷花池畔,再来到明德楼前驻足打卡。
“上午我们参观川大校园,由两位川大的‘学霸哥哥’给他们讲解川大的历史,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下午我们要去川大博物馆参观。”华西十二公司工作人员文秋丹介绍:“我们希望为乡村学子提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学习平台,助力他们走出高原,触摸世界。”
即将升至大三的川大学子孙世康是本次活动的志愿者之一,在网络平台看到招募信息后,他立即报了名,“能带领同学们感受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个回馈社会的机会。”孙世康说。而对于活动的另一位志愿者李善蒙而言,做志愿者等于帮他圆梦,“我一直都想参加社会实践,这次能帮到这群来自高原的小学生,是我的荣幸。”
当被孩子们问及“背书背不下来怎么办”时,大学生们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孩子进行启发,同时也不忘帮孩子们树立信心。孙世康说:“我告诉他们,在遇到困难时需要坚持,要相信自己。”这些话在都市的孩子耳中或许显得稀松平常,但对这群来自高原县城的孩子而言,却是难得的经验。一位金川学子说道:“我妈妈卖衣服, 爸爸则在气站送气,平时没人给我讲这些。”
集体研学的独特优势在于其系统性和互动性。这种组织形式确保了孩子们能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地体验大学生活。“研学小分队”成员之一的牟宇涵告诉记者:“这里的饭好吃、景好看,我还和志愿者哥哥们学到了很多学习方法。我以后还想再来,来读书。”朴实的语言背后,是一颗被点燃的求学之心。
家庭研学明确未来目标
与集体研学的夏令营形式不同,蒋女士和女儿彤彤的川大之行则体现了城市家庭对教育的另一种理解。这类家庭研学往往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考上川大是彤彤给自己树立的目标,我们这次来,就是让她认识川大、了解川大,让她能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和想法。”
相较于偏远地区孩子们对食堂饭菜、校园景观的新奇,这个来自城市的孩子则更加关注大学的氛围。彤彤告诉记者:“我看到了校园里抱着书本的学生,他们放假了都还在看书,在这么好的学校,学习还那么努力,是我的榜样。”
家庭研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没有集体行程的时间限制,彤彤可以在一个地方“沉浸”许久。蒋女士笑着说:“在好几个地方,她都想拍照打卡,我们就按照她的喜好一一停留,拍好了再走。”
这种慢节奏的探索让大学校园在彤彤的脑海中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成为充满细节的生活图景---宿舍楼下的自行车、公告栏上的社团海报、小路上讨论课题的学生,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构成了她对大学生活最直观的印象。
近年来,随着研学旅游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像彤彤母女一样自主规划研学路线。这种教育消费升级现象,反映出当代家长对素质教育有了更精细化的需求。当集体研学致力于拓宽教育公平的广度时,家庭研学则在探索教育个性化的深度,两者共同丰富了我国的教育形态。
研学热流润泽人心
川大校园内,集体研学与家庭研学共同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求知图景。校门口,校内车队司机早已习以为常,“平时我们接送师生,假期我们接送游客和研学团队,这个暑期我们每天都能接送5~6车的研学团队。”司机介绍:“家庭来研学的也比较多,我们这个16座的观光车,平均每车能拉到7~8个学生。”
这支由十余辆观光车组成的灵活车队,通过校门口站台预留信息和内部对讲紧密联动,随时响应游客需求。不管是点对点地接送,还是为研学团队、家庭游客量身定制路线,车队承载着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穿梭于校园各处。
当车辆在如诗如画的校园景点暂停,乘客们纷纷下车拍照打卡,此时,车子便在一旁默默等候。司机坦言:“如果有好几个乘客都想拍照打卡,那么等待的时间更长,我们带乘客在学校跑一圈差不多要1个小时。”这份理解与包容,让每一次停留都成为学子们研学记忆的温馨注脚。
研学热流在川大校园奔腾不息。蒋女士带着彤彤的探索之旅,华西集团为金川学子铺就的求知之路,大学生志愿者在奉献中磨砺的青春锋芒,以及车队车轮下流转的便捷与温情,共同汇成一股滋养梦想的蓬勃力量。
金川学子们转身回望川大校门的身影,与彤彤高举手机拍照的欢快定格交叠。这一刻,无论来自集体召唤还是家庭引领,无论生于偏远山乡还是都市楼宇,那些被大学殿堂所点燃的信念,正如一颗颗饱满的种子,被研学之风温柔播撒。它们深植于心田,静待未来---终有一日,会破土而出,让梦想的光照进现实。
记者从华西集团工会获悉,金川县参与研学的22名小学生在活动结束后,纷纷写下了感谢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我第一次来成都,见到了很多我没见过的东西,我非常开心!”“第四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站,因为我来到四川大学和学霸哥哥们一起提问题。”……在孩子们的感谢信中,诸如此类的真切表达随处可见,他们记录着所见所闻,更写下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能参与此次研学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