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在线消息(李婷)“以前觉得人工智能是很深奥的东西,离自己很远,没想到参与到大模型的调试过程后,觉得有趣又兴奋,还能帮助到别人。”8月10日,雅安市天全县乐英小学六年级学生向鑫洋说道。今年,他和33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农村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AI守护家乡田野”的作业项目。日前,这个项目入选了四川省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典型案例。
在学校的实践菜田里,种有常见的番茄、青菜、玉米、花菜等,还有天全特色的鹿耳韭、儿菜等蔬菜。同学们先是给各种蔬菜拍照,留下各种病虫害的“证据”---利用平板电脑等拍摄,不仅要拍得清晰,还要减少泥土、重叠叶片等的干扰,如果找到了病虫害可能造成的根系枯萎等症状,也要同步拍下来。
六年级学生何暄婷回忆,她在番茄上采集了不少叶斑病的高清照片和视频。她把这些收集好的素材,整理归类,标注出每个素材的病虫害名称,上传到一个名叫“飞桨”的AI开发网页上。这些素材积累后,AI大模型会进行学习“消化”,生成识别模型。
不过,这个模型最开始不会马上就能辨别出现实中的病虫害。这时就需要同学们不断从各种角度、各种植物中搜集更多叶斑病的实际照片“喂料”。孩子们还要帮系统排除其产生错误判断的样本,添加正确标签重新训练,才能慢慢地“训练好”AI大模型。最终,安装有这个AI系统的手机,能识别出植物的各种常见病虫害,还会用天全方言发送语音提示,比如“叶子起黄斑,可能是缺钾肥咯!”“警报!发现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