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印发全军国新办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前7个月四川进出口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00亿元税务部门首次披露“新三样”领域两起偷骗税案件四川中小学生教育惩戒有“法”可依了我国将全面推行医保按病种付费改革期待“新职伤”兜住每一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尊严四川39个街道入围全国500强顺顺利利把家返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37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9

期待“新职伤”兜住每一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尊严

资阳李福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据央视《第一时间》8月13日报道,今年7月,山东德州货车司机杨东东搬运货物时划伤小腿,仅用20天便通过“新职伤”获赔医疗费;北京外卖骑手荆东东送餐途中被撞致右臂骨折,不仅获得了全额医药费赔偿,还有误工生活保障金。由于“新职伤”制度的试点扩围,让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得了工伤保障。

传统工伤保险以劳动关系为前提,由于外卖骑手与平台之间不是传统的劳动关系,导致工伤认定陷入了劳动关系认定难、赔偿渠道不畅通等困局。因此,“新职伤”制度应运而生,通过“按单计费、平台出资”的模式,创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制度。2022年7月,在7个省份启动试点,覆盖面超过1200万人,理赔时效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交通事故、突发疾病等6类职业伤害场景均纳入保障范围,累计赔付超过1.2亿元。2025年7月新增10个试点省份,并将即时配送、网约出行等头部平台纳入体系,标志着“新职伤”制度从探索走向成熟。

但是,“新职伤”制度创新的红利,尚未惠及所有劳动者,考验着政策落地的智慧。数据显示,在全国8400多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仍有超半数游离于工伤保障之外,一些平台仍然存在数据瞒报、转嫁缴费等梗阻问题。更值得警惕的是,职业伤害与第三者责任赔偿尚未打通,劳动者致他人受伤时仍需自担风险,面临“双重困境”。

破解困局需要全社会协作共建,让“新职伤”制度更加精准地抵达每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制度扩容方面,加快试点扩围至全国的同时,可以探索推广“基础费率+风险浮动”的分级费率机制,实现精准保障。在技术赋能方面,应当打通平台接单、社保系统、交通违章等跨部门数据壁垒,建立职业伤害风险预警模型,从源头杜绝数据造假。在法治护航方面,需要加快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条例的立法进程,通过制度设计统筹平衡平台效率与劳动保护,对“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纠偏。

“新职伤”制度创新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重新界定数字经济时代、非传统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劳动保护责任问题。从“维权无门”到“一键理赔”,期待“新职伤”试点扩围在技术赋能与制度完善的双轮驱动下,真正兜住每一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尊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