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北京朝阳大悦城商场将“母婴室”更改为“育婴室”。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母婴室”的使用界限,让宝妈和宝爸都能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育儿天地,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这场看似简单的名称变更,实则是公共空间从“性别化”向“家庭化”转型的缩影,营造了家庭友好的公共环境。
以往,传统“母婴室”的设计逻辑,将育儿责任紧紧地束缚在了母亲的身上,没有考虑父亲在育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父亲独自带娃外出,面对更换尿布、冲泡奶粉等需求时,常常陷入“无处可去”的尴尬。“母婴室”门口醒目的“男士止步”标识,既树立了母亲隐私保护的边界,也无形中强化了“育儿是女性专属领域”的刻板印象。
然而时代在发展,人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朝阳大悦城升级后的“育婴室”设有自动门和隔帘,将哺乳区与换洗区明确分隔。这样巧妙的设计既留了母亲哺乳的私密性,让她们能安心地喂养宝宝;又为父亲提供了独立操作区域,让他们也能承担起育儿的责任。这种“分区不隔爱”的设计,本质上是将育儿行为从“母亲专属”解构为“家庭协作”。
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更是直接设立了“父婴室”,甚至用蓝色奶瓶标识强化“超级奶爸”属性,这种符号化的空间语言,是在向人们宣告:育儿不再是母亲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家庭共同的责任。
尽管这一改造获得广泛点赞,但争议同样存在。部分网友担忧“育婴室”会削弱“母婴室”的隐私性,或质疑“父婴室”无人使用,属于资源浪费。对于这一争议,朝阳大悦城的解决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持续关注用户体验,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
从“母婴室”到“育婴室”,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而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当公共空间开始承认“父亲带娃不是帮忙而是责任”,当商场通过设施改造传递“育儿应该是一个家庭共同承担的责任”,当这些细微改变汇聚成潮,我们终将见证一个更平等、更包容的育儿时代的到来。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参与,而父亲的参与,需要整个社会为他们开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