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一条北起四川泸州、南迄云南昆明,穿行于川、黔、滇三省,全长901公里的重要抗战战略运输线---川滇东路建成。
今年8月,泸州市叙永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整理馆藏时发现一册1942年11月出版的《川滇东路运输局周年纪念刊》。作为新近发现的抗战时期文献,该书详细记录了1937年至1945年间川滇东路的建设背景、施工过程及运输局成立历程,为研究这条战略通道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川滇东路跨赤水河遗址

修筑川滇东路时的场景

纪念刊封面
筑路壮歌:战略通道的诞生与艰辛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迅速侵占华北、华东。全面抗战初期,军需运输以轮船、火车为主,汽车为辅。然而,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其军事侵略规模迅速扩大,东南沿海相继沦陷,北方和沿海的抗战军需运输线均遭受日军的严密封锁。
此时,亟须开辟一条贯通西南的生命线:从重庆南下,突破日军的封锁,经滇缅公路连通国际,将海外援助与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战场。
位于长江之滨要塞的泸州,因其战略位置,成为这条“抗战大动脉”的起点。
《川滇东路运输局周年纪念刊》“本路建筑经过”中记载: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命令川、黔、滇三省政府分别负责川滇东路境内所属路段的修建。同时,三省分别设立工程处组织修建。川滇东路在四川境内原计划修建隆昌至赤水河一段,后改为泸州至赤水河;在贵州境内修建赤水河至杉木箐一段;在云南境内修建杉木箐至宣威一段。由于三省分别修建,没有统一机构,工程进展快慢不一。
川滇东路能否尽快建成并保障使用,对突破日军军事物资运输封锁至关重要。
1938年冬,当时的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局调集民工、军工和兵工部队,以“人扛马驮”与“铁锤钢钎”在崇山峻岭中辟出通道。川、滇、黔三省修筑川滇东路的数十万民工,身着单薄的衣衫,自带砂锅、粗碗、被褥、蓑衣和简陋的劳动工具,奔赴筑路路段,他们吃的是糙米、粗粮、青菜,睡在岩石下、岩洞里、窝棚内,他们栉风沐雨,不畏寒暑,夜以继日、轮流作业,甚至家中五六岁的小孩也随父母上路帮助捡、运碎石。
1939年冬通车时,公路沿线的赤水河、威宁、曲靖等地,昼夜不息的汽车长龙如钢铁洪流,将火炮、弹药和医药等物资,汇成支撑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叙永枢纽:要冲之地的奉献与见证
作为云贵两省沿川滇东路进入四川的首站,叙永自古便是西南陆路要冲、南向出川的重要门户。
《川滇东路运输局周年纪念刊》中特别记载:“叙永为永宁道首县,航运可达泸县,市面繁荣,商贾云集。”彼时,叙永不仅是军需物资的中转枢纽,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抗战防御的“屏障”。文中提到,城内寺院的飞檐翘角、青石板街巷,见证了无数运输车队的疾驰而过,也记录下民众为前线将士缝补衣裳、补给干粮的温情瞬间。
从纪念刊刊登的绘图计算,川滇东路四川段全长188公里,其中,在叙永境内达160公里,占比85%,是四川段通行里程最长的县域。尤为珍贵的是,纪念刊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叙永的文化风貌:“城南永宁河畔,摩尼寺古柏参天,寺中僧人以‘茶马古道’旧物,换取银元支援抗战。”在叙永这方热土,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因抗战烽火淬炼出的赤子之心。
纪念刊不仅补全了抗战交通史的拼图,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抵抗侵略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这将是一段永远不会被忘却的历史。
“如果没有川滇东路的建成,西南联大恐怕难以选择在叙永设立分校。”叙永县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在川滇东路通车一年后,即1940年12月,西南联大分校最终落户叙永。这一举措不仅保护和延续了战时中国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也为战后中国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页。
正如纪念刊末页所言:“公路虽非枪炮,却以通达之姿,托起民族的脊梁。”80年后,当我们站在叙永“双城”回望,当年的车辙或许已隐没于岁月尘埃,但那段用钢铁与信念铸就的史诗,仍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儿女,在新时代续写“敢为人先”的传奇。
钢铁血脉:运输抗战与民族精神
1939年冬,川滇东路全线通车。《川滇东路运输局周年纪念刊》中载:川滇东路紧连滇缅公路,地位重要,通车以来,运输量增加迅速。只是由于叙昆(宜宾至昆明)铁路昆明至曲靖一段通车后,昆明至曲靖一段160公里交由铁路负责运输,于是川滇东路就只有泸州至曲靖一段,全长741公里。
川滇东路运输局前身是1939年春设立的“西南运输处泸州支处”,之后在1939年夏改组为“西南运输处曲靖分处”。
《川滇东路运输局周年纪念刊》还对公路沿线各县镇的地理位置、特产和风景名胜依次作了扼要介绍,内容精炼而不繁冗。
文献显示,该局从泸州至曲靖的741公里路段中,每日数千辆卡车往返穿梭,以“铁轮抵倭寇”的壮举,与滇缅公路形成战略闭环。该局时任局长苏从周在纪念刊前言中写下“轮胎抗战”四字,将钢铁车轮喻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轮辙即足迹,汽油即热血,公路即长城。”
从泸州到昆明,这900公里不仅是一条公路,更是一曲民族精神的壮歌。车轮碾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铭刻着抗战岁月中的坚韧与热血。如今,当我们驾车飞驰在现代化的321国道和厦蓉高速上,依然能够听见乌蒙山间回荡的历史回响---那是无数筑路者洒下的汗水,是运输战士不屈的呐喊,更是一段“轮胎上的抗战”所铸就的不朽誓言。

川滇东路运输局各厂所段站地点及救济范围图

修路碑记 均为叙永县档案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