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高人气的天全服务区 蜀道集团供图
8月31日,天全服务区人声鼎沸。来自成都的张钧一家,在熊猫文化广场玩得不亦乐乎。“本来只是歇个脚,没想到还多待了一个多小时。”他笑着说。就在不远处,“棒槌土豆”摊位排起长队,空气里弥漫着椒麻香气;318文创实验室里,年轻人正挑选印有“此生必驾”的文创T恤;远处的“鲟龙虹桥”上行人悠然穿梭……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山水人文交汇点”。
记者从蜀道集团了解到,随着2025年暑运正式落幕,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试点的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暑期两个月接待游客234.52万人次,车流量58.63万辆,同比双双增长超45%,单日最高客流突破5万人次,创下历年之最。
“虹桥”打破壁垒 开放式服务区更加亲切
“以前服务区是‘路内孤岛’,现在成了‘城乡枢纽’。”蜀道服务区公司川西川南运营中心主任刘波指着“鲟龙虹桥”说道。这座横跨高速与地方道路的景观步道,已成为服务区的标志性建筑,也将天全县思经镇与服务区紧密相连。
今年暑运前,思经收费站正式开通,服务区借此实现“一区两边开,两路共一区”的开放式转型。如今,地方车辆无需绕行高速,即可直达服务区。数据显示,思经收费站暑期总车流量超1.6万辆,大量市县居民涌入消费,让服务区从单一过路服务延伸为“区域商业消费中心”。
“这里就像家门口的商圈,我们时常会过来逛逛。”思经镇居民陈大姐笑着说。开放模式不仅方便了群众,更让服务区非油业态营收同比增长8%,真正实现了“高速与地方共享”。
双IP主题引流 服务区变身打卡好去处
走进服务区,熊猫元素和公路文化比比皆是,游客争相打卡留念。这里也是全国首个同时聚焦“大熊猫文化”和“G318公路文化”的双主题服务区,同时还布局有蜀道公路文化会客厅、文旅推广中心、蜀道集团川藏公路馆、熊猫文化广场、房车营地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场景,“吃购娱乐憩游学”于一体的完整服务链条成为暑运的核心亮点。
业态的丰富度更让人眼前一亮:服务区引入20多个品牌,既有咖啡快餐国际品牌,也有“棒槌土豆”这样的本土特色。据统计,暑期“棒槌土豆”卖出近9万份,318系列文创产品超1万件,鱼子酱试吃体验日均超千次。“我们不只是卖商品,更是在推广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刘波表示,“游客愿意停下来、走进来、带点走,这才是交旅融合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