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展演舞台上的何啸波 受访者供图
近日,成都新声剧场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展演的舞台上,《绣襦记》正至高潮。饰演男主角郑元和的年轻演员身段翩然,清亮的唱腔如清泉流淌,将落魄书生的悲喜情愫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屏息凝神,掌声如潮。
这位赢得满堂喝彩的“00后”小伙,名叫何啸波,来自资阳市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
“状元归来马如飞,衣锦重到旧游地……”当何啸波以挺拔的身姿唱出这句戏词时,台下有位老者眼眶湿润:“这娃娃唱得有板有眼,眼神里都是戏!”演出结束后,观众簇拥着何啸波合影。他腼腆地笑着,双手接过鲜花,仍不忘向观众深深鞠躬。
这位川剧新星的故事,始于盐亭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民间川剧团的演员,每逢农闲便搭班唱戏。儿时的何啸波总爱趴在后台帘子边,看父亲挥舞马鞭、母亲甩动水袖。“小时候觉得川剧的锣鼓点特别带劲,演员们脸上涂的花脸也特别神气。”他回忆道。耳濡目染下,川剧的种子在他心里悄然生根。
2020年,带着对川剧的热爱,何啸波考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主攻文武小生。然而,戏曲之路远比想象中艰辛。因幼年未系统练功,他重新拉韧带时疼得直掉眼泪。“每天压腿、下腰,腿抖得站不住,晚上疼得睡不着。”他坦言。父母每次来看他,总带着家乡特产和鼓励:“娃,再咬牙坚持下,你爸妈相信你!”在老师“一对一”矫正动作、同学互相帮扶下,他硬是凭着一股子犟劲儿,啃下了基本功这块“硬骨头”。
2022年,何啸波第一次登台。在《白蛇传·金山寺》中,他饰演只有几个动作的“韦陀”。尽管角色微小,他仍反复琢磨每个转身、抬手。“那场戏我连表情都不敢松懈,生怕出错。”何啸波说道。后来,他在央视11套的节目中看到自己青涩的身影,暗下决心:“下次,我要站在舞台中央。”
毕业后的何啸波加入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从折子戏《劝学刺目》起步。为演好《绣襦记》,他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视频资料,反复揣摩前辈如何处理郑元和中状元后的复杂心境。“前辈们演得悲喜交融,我要让观众看到书生骨子里的情义。”他对着镜子练唱腔,在操场练台步,甚至吃饭时都在哼唱戏词。渐渐地,郑元和的隐忍、感激与愧疚,都化成了他举手投足间的戏韵。
如今,何啸波的表演已颇具大家风范。但在采访中,他始终谦逊:“我还年轻,路长着呢。每次掌声响起,我都觉得是观众在鼓励我继续往前走。”排练厅里,他仍是最刻苦的那个---清晨练声,午间对戏,晚上复盘录像。
夜幕下的剧场外,何啸波换上便装,手机里存着数百段川剧唱段。这个“00后”小伙,正用青春的热忱,在传统艺术的舞台上书写新的篇章。正如他在社交媒体上写的:“唱念做打皆是戏,一生愿为戏中人。”川剧的锣鼓声里,新一代的传承者,正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