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师范 梦开始的地方腊肉寄情筑牢安全“生命线”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5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12

腊肉寄情

黄春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自家熏制的腊肉 资料图

20世纪90年代初,我远嫁到了浙江萧山。这里经济发达,吃穿不愁,却唯独找不到我从小吃到大的老腊肉。尤其是在怀孕的那段日子,我几乎每晚做梦都在想着家乡腊肉的香味。实在忍不住,就在写给哥哥的信里,隐隐提了一句。

其实并没抱太大希望---我娘家在都江堰的山区,当时条件还很落后。全乡连一个邮政局都没有,只有一位邮递员,每隔几天才来送一次信和报纸。哥哥如果真想给我寄腊肉,得来回走七十里路,赶到都江堰城里的邮政局才能寄出。

然而,就在这封信寄出后不久,我却意外地收到了两块腊肉---哥哥不光给我寄来了腊肉,还特意写了一封回信,嘱咐我注意查收。读着哥哥的信,我的眼泪滴落在信纸上。

当时,他特地跑到都江堰幸福路的邮政局帮我寄腊肉。接待他的是一位女工作人员。称重之后,发现邮费超出了预期,哥哥兜里的钱还差两元。他站在柜台前有些为难,恳求对方说:“能不能稍微便宜一点?我幺妹远嫁浙江,现在怀着孕,特别想吃一口家乡的腊肉。”

为了省下这两块钱,哥哥硬着头皮和那位工作人员说了半天好话。他何尝不觉得难为情,只是在都江堰市区举目无亲,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这个我没办法少哦,是多少就是多少。”女工作人员解释道。

哥哥愁眉苦脸地杵在柜台前,手里那包腊肉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他想干脆先把腊肉带回去,等凑够了钱再来寄,可又担心远在浙江的我等得太久;若是切下一小块来减轻重量,却怎么也舍不得---那是家里特意为我熏制、满满都是心意的一整块腊肉啊。

就在那时,那位工作人员留意到了哥哥焦虑不安的神情。再一看到他身上那件磨破了边的旧中山装,心里顿时明白了。她走出柜台,从裤袋里掏出两元钱,递到哥哥手里,说道:“听你口音,是麻溪的吧?那来回得走多远的路啊……这两块钱,我借给你,先把腊肉寄了吧。”

就这样,腊肉总算顺利寄了出去。哥哥喉头哽咽,万般感激堵在胸口,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只好转过身,朝着柜台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才默默离开了邮局。

收到腊肉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撕开纸箱,把腊肉捧在手里闻了又闻,恨不得立刻煮好尝一口。

可当我真正撕下一块煮好的瘦肉放进嘴里,那熟悉的香味在舌尖漾开,心里却沉甸甸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忍不住想起哥哥寄腊肉的情景---寄出腊肉之后,为了攒够下次的邮费和尽快还上那两元钱,哥哥特意去菜市场要了两只蛇皮袋。回家的路上,他挨家挨户去饭馆的后厨捡别人丢掉的猪头骨。家越来越近,他背上的袋子也越来越沉。

从麻溪收购站出来时,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赶紧扶住墙站稳,抬手在脸上抹了一把,又顺手甩出去---那甩出去的,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可紧接着,他却咧开干裂的嘴唇,轻轻笑了出来:“嘿……下次的邮费总算差不多了。累点也值得,值得。”

后来,哥哥在我孩子七岁那年走了。临终前,他还特意打电话给我,声音里带着说不出的伤感:“幺妹啊,哥哥再也没法给你寄腊肉了……我们四川是天府之国,叶落总要归根的呀。”

之后不久,我便去了绍兴打工。因为一直租房,总在搬家,我以为这辈子再也吃不到家乡的腊肉了。可让我没想到也格外感动的是,哥哥不在了,嫂子仍旧年年为我寄来腊肉。

有一年腊月,我搬到了绍兴的羊山下居住。一个午后天阴,我正守着蜂窝煤炉做饭,忽然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一位穿着草绿色制服的邮递员,他来给我送腊肉了。

见到那包腊肉,我心头一颤,声音都有些发抖:“这么偏僻的地方……你们居然也能找到?”

“只要有地址,我们就一定会送到。”邮递员用一双冻得通红的手取出签收单,一边递给我,一边温和地说道。

望着他的摩托车在转弯处渐渐消失,我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了。

在绍兴漂泊多年后,我终于回到了家乡都江堰。如今我们镇上已经建起了两层楼高的邮政所。有一天,我去那里办业务,刚走出大门,忽然想起了哥哥---刹那间,视线模糊了。恍惚中,我仿佛又看见他驼着背、提着两大块腊肉,一步一步,蹒跚而坚定地,朝我走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