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开幕。在会场,有一个特别的展区---巾帼工匠创新成果交流区,引人瞩目。在这里,通过图文、视频、实物成果展品,充分展示了女职工群体为教育、健康、文化、科技、环境、家庭等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其中,来自3个四川省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的4项创新成果,彰显出四川巾帼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时代风采。
她们,用妙手仁心守护生命之光
戴上“眼镜”就能识别出大脑认知功能减退,戴上“帽子”就能实现脑功能减退病变病灶的干预,这是四川大学陈蕾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团队取得的医学突破,带给参观者的震撼。
“眼镜式眼动检测分析系统是通过VR眼镜,集成先进的眼动追踪技术,快速筛查出是否有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展区讲解人、工作室秘书杨茜蒙介绍。这一技术目前已经在社区、医疗机构得到应用。
闭环经颅时域干涉深部电刺激仪,可根据患者大脑的可视化影像定位病灶,通过调整电极,让头部贴附的电极精准刺激对应区域,实现脑功能的调节和病灶改善。这种无创的治疗方式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也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这类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也是未来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
四川大学陈蕾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长期以来围绕慢性神经疾病和母婴健康集中对脑科学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系列突破性成就。“从临床问题出发,做切实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科研”是陈蕾教授时常教导工作室成员的话。
本着科技利民的原则,团队从育龄期女性癫痫着手,制定的防诊治新策略和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将该类患者的不孕率、死胎率、畸胎率降至一半以上,研究成果和技术推广至全国300家医疗机构,惠及女性癫痫患者及家庭20万余。这支由女性占比80%的多学科团队,以女性的细腻、共情,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传递温暖与力量。
她们,用执着坚守保护传统文化
在中铁科研院文保公司王捷创新工作室展位,文物修复专用材料、工艺模型、监测预警设备与系统平台陈列展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目光。王捷将工作室的核心成果一一带到现场,“它们不仅是我们取得技术突破的见证,更是我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以来,成就感的重要来源。”她说。
现场,一个个小巧的匣子,是能实时监测大型石质文物震动、倾斜、温度、湿度等情况的传感器终端。与之相配合的系统平台,将文物监测等大数据集成于一屏,为开展文物针对性防护提供智慧支撑。目前,成果已实际应用到乐山大佛、乐山文庙棂星门以及广元千佛崖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之中。
摆放在一旁的通江千佛岩石窟模型,背后有王捷团队获得四川省“2025年文物保护优质工程”的故事。当时,针对通江千佛岩石窟文物表面及渗透污染物问题,为了避免对文物造成保护性破坏,他们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多轮打磨技术措施,得以用安全有效手段,让历经岁月侵蚀的石窟重新焕发出原本的历史风貌。
从业十余年来,王捷始终为文物保护特种材料、修复技术及文物活化利用技术研究步履不停。“这份工作意义重大。”在她看来,文物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对待时要始终保持敬畏、慎之又慎。“文物保护需要与时俱进的科技支撑,研究要走到保护的前面,只有研究得足够多,才能让保护措施更加科学。”
“每天和文物打交道辛苦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捷笑着摇头,“修复每一件文物,都是在和历史对话。”她和工作室团队也正致力于借助数字化手段,将有关文物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正如她所说,文物保护,也在于传播。
她们,用钻研创新托举国之重器
“一次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有多少?”“反应温度怎样加热到上亿度?”在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装置模型前,听到展区讲解人朱敏的生动介绍,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学生杨季昆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让我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国家科技发展、勇攀高峰的工匠精神内涵。”
聚焦可控核聚变领域,“中国环流三号”装置近年来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这背后凝聚着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其中,由蒋敏领衔的省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则致力于为该装置研发先进微波诊断技术和开展核聚变前沿物理研究。
“如果用形象化的比喻,微波诊断技术就像是给核聚变装置做‘CT’,我们的目标在于让‘CT’更加清晰,以精确了解装置内部信息,为核聚变装置的稳定运行与参数优化筑牢技术支撑。”蒋敏介绍道。从业16年来,她与团队在日复一日的测量、试验、分析、研发中,一同深耕微波诊断技术创新。
从事这一行,研究的等离子体物理在许多人看来高深枯燥,蒋敏却一直乐在其中。“这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向,很荣幸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一些关键微波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被推广应用至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近年来,蒋敏团队先后主持了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5项,自主研发多项关键微波诊断技术,获专利授权11项,被邀请到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作报告,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在高精尖技术领域,这个女性占比超50%的工作室,也向世界展现了女性科学家坚韧的意志、缜密的逻辑思维与出众的专业智慧。
国之重器、民生福祉、智慧科技……会场内外,越来越多的“她”力量正在崛起,诠释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特价值与强大实力。巴蜀大地上,巾帼力量扎根于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书写着属于“半边天”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