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十四五”期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勇挑重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5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联合表彰了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是行业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交通人的奋斗风采。希望全行业以他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张波:公交线上的“匠心驶者”

张波在收车后仔细检查
张波,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公交车驾驶员。工作中的他紧握方向盘,在十米车厢里许下“开得最稳”的承诺。12年来,他从普通驾驶员成长为“成都工匠”,从安全行车37万公里的“零事故标兵”到全国节能大赛的“技术明星”,他始终践行着“油门轻踩慢抬,乘客如沐春风”的行车哲学。深夜的机场专线上,他逐帧复盘高速公路隐患点,编出安全驾驶顺口溜;新能源车换代时,他带头攻克技术难关,将经验倾囊相授,带出20余名技术能手。乘客记不清他的工号,却记得他提醒“慢些走”的温暖;徒弟们忘不了比赛前的深夜,他陪着打磨每一个换挡细节。一把钥匙,启动的是城市脉搏;十米车厢,承载的是全龄友好。张波用12年的专注,在公交线上书写着新时代交通人的匠心与温情。
王先军:初心不改匠心筑梦

王先军在一线测量
王先军,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从基层测量员到测量负责人,再到工程科长、项目总工程师,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道路桥梁施工技能人才。伴随着在各大项目的锤炼,王先军经历了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再到“金牌工匠”的成长历程。17年的工程建设生涯,时间带给他的不仅是岗位的提升,更是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沉淀。多年来,他主动参与华川集团多个省市重点项目,秉持工程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了多项亮眼的成绩。2021年12月,他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2023年12月,他被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命名为第四届 “四川工匠”;2022年4月,他被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总工会命名为2022年“成都工匠”。
丁小艳:十二载春秋铸就车轮上的真情使者

丁小艳(中)在遂宁巾帼文明公交专线授牌仪式现场
丁小艳,遂宁发展公交203路公交车驾驶员。十余年如一日,她以车为家,安全行车超36万公里,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刻入日常,对每一处风险路段了然于心。她不仅是安全卫士,更是节能标兵,独创“一查二看三配合”及“慢起步、柔进档、中速行、缓进站”十二字节能操作法,在点滴中践行绿色理念。
她视车厢为温馨家园,每日精心维护,打造“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的乘车环境,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传递真情服务。一个笑脸、一句暖语、一次搀扶,“热心、诚心、细心、真心”是她不变的服务准则,12年服务实现零投诉。她推动打造的203路“巾帼文明线”成为城市流动的温暖名片。
在平凡的方向盘前,丁小艳用安全守护生命,用真情温暖旅途,用行动诠释“线路有终点,服务无止境”的公交人信念,于方寸车厢书写不凡的奉献篇章。
李顺超:涅槃之火 水运人的奋进篇章

李顺超(中)在办公室工作
李顺超,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作为一名山区河流水运专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投身水运建设。
为打通金沙江水运通道,他深入高山峡谷,克服重重困难,给出了航道整治优选方案。
在西北贫困地区,他长期扎根一线踏勘设计,为脱贫致富筑起希望通途。他战雨林、斗烈日,推进怒江、右江项目。
他勤思善行,创新不断,主持完成数十项水运建设项目,将技术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及平陆运河工程建设中,他顶着压力直面挑战,出色完成技术支撑工作。
他参与编写了多部国家标准、行业及地方规范,获数十个奖项。
他还远赴异国他乡,担起“一带一路”建设使命,推动国际互通互联。
25年来,他初心不改,默默挥洒着汗水,以“拼命三郎”精神诠释“交通强国”誓言,奏响了交通人的最美赞歌。
叶刚:酒城十米车厢里的党员先锋

叶刚在检查防灭火设施
叶刚,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公交车驾驶员。在泸州公交驾驶岗位上坚守18年,安全行车55万公里,连续11年保持“三零”纪录。作为党员,他在十米车厢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声音随着车轮传播。167B路公交线路的20个站点藏着他的“服务密码”:搀扶老人时的掌心温度,帮背背篓乘客拎重物的臂腕力量,市民乘客赠予的8面锦旗见证着他“微笑服务如阳光”的承诺。2024年春节,他主动请缨开设夜间专线,20次在寒风中疏导客流,带领百余名公交职工守护市民出行。从荣获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到荣获“四川省春运先进个人”,这位总是笑眯眯的“小叶师傅”常说:“把乘客安全送到站,就是我的使命。”胸前的党员徽章,映照着他用初心温暖酒城的每段行程。
程军:在山水间书写路的诗行

程军(右)与工友拉家常
宣汉晨雾里,他踏露而行。二十余载,公路随着他的足迹,如绸带沿着大巴山的褶皱徐徐展开。他,就是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程军。
初来时路蜷雾锁,他踏遍崖壁石阶,在晨曦中铺展“十五”“十一五”交通规划,为建设会战筑基。十三载,他扎根于泥泞推演,筑就国省道、乡村路、生命防护工程千余公里,铁索桥化作跨溪彩虹,让闭塞山乡与时代脉搏共振。
为建好宣南复线,他住进工棚,昼夜忙碌让工期减半。他把技艺化作传承的火种,授艺青年,如老农传诀。完善内审机制筛除工程冗余,培养的徒弟成长为山间路标。
风雨无阻踏征途,宣汉路网密如织。校车与货车驶过的光影里,藏着他的足迹。他筑就的是柴米油盐日子的依托,是万千梦想扎根的土壤,更是一首献给这片山水且饱含赤诚的动人长诗。
贺靖:在方寸之间守护万千旅程的站区“贴心人”

疫情期间为无智能机的老人代领健康码
贺靖,广安广顺运业有限公司客运枢纽站站长。从2011年5月踏上车站售票岗位,贺靖便以“一米见微笑,一语送真诚,一举显规范,一心系旅客”的誓言为行动指南。10余年来,她深耕客运事业,落实“九化”举措、践行“九心”服务,让服务有标准更有温度;组建志愿服务队、打造“我的快乐旅途”服务品牌,为旅途注入温暖与欢乐;开辟特殊旅客“爱心通道”、建成“交旅红色驿站”和“妈咪宝贝屋”,用实际行动守护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她还组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全员教育培训,牢牢夯实站场源头安全,为旅客的平安出行筑牢防线。10余年如一日的坚守,贺靖在客运站的方寸之间,不仅书写着对岗位的忠诚,更让每一位来往的旅客在归途中感受到了幸福与安康,成为了旅客心中名副其实的“贴心人”。
林俊杰:雪域云端筑路“硬脊梁”

林俊杰在施工现场
林俊杰,四川久马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龙日坝代表处处长。面对海拔3500米的高寒缺氧环境、每年仅6个月有效工期的极限挑战,林俊杰扎根雪域高原1670天,成为啃下久马高速这块“硬骨头”的雪域先锋。作为久马公司龙日坝代表处处长,他带头冲锋在最艰苦的查针梁子隧道攻坚一线。面对软岩大变形频发、施工举步维艰的困境,他创新提出“科学开挖、放抗结合”等高原隧道施工六原则。作为党支部书记,他牵头成立联合攻坚党支部,带领团队运用“PDCA”循环、“三全”工作法,实现隧道月均进尺从10米提升至35米,并实现“零侵限”目标。相关技术荣获全国公路微创新铜奖,获国家专利2项、省级工法2项。复杂的环境,让他一度长期依赖呼吸机入睡。为了工作,他曾连续四年在春节期间驻守一线,对他来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态。工作中,他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环保全面受控,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交通人的精神和担当,在雪域云端筑就了一条发展路、团结路。
周荣征:做好四川交通的战略先锋

周荣征(中)与同事一起进行技术攻关
周荣征,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从满怀壮志的青年学子到初心如磐的交通规划人,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以规划践行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交通精神。从高原天险到田间阡陌,他用脚步丈量着巴蜀大地每一条公路,认真谋划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网布局,只为每一寸路网都能高效支撑重大战略向前推进。他敢于创新拓荒,勇担交通强国试点的战略先锋,积极探索高原山区高速化、交旅融合等新发展路径,奋力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他无数次放弃节假日与家人团聚机会,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方案论证,用双手绘就了灾区恢复重建到振兴发展的美丽画卷。15年来,他始终秉承求精做实的工匠精神,以科学和严谨赋予了战略规划持久的生命力,为四川交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杨骥:倾力为民筑通途

杨骥参加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表彰大会
杨骥,乐山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科科长。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于2016年至2018年担任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新建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争取政策协调、资金项目等资源,发展跑山鸡、养蜂等产业,让新建村以满分成绩退出贫困村序列,助力小凉山彝区实现又一个“一步跨千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始终冲锋在工作一线,统筹调度市县车辆和驾驶人员,坚决守牢疫情“输入关”,202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他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圆满完成历年重要节假日及省十四届运动会等重要活动运输保障任务,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扬。他科学规划行业发展,解决好市交投集团收购中心城区公交运营业务等问题,指导犍为县创建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面推动交邮供融合发展,实现公共交通提档升级。
李仁军:车轮上的坚守

搀扶老人的李仁军
52岁的李仁军,是四川交运达运集团的“金牌司机”。30余年驾龄里,他安全行车230余万公里,零事故的纪录背后,是“安全只有起点”的敬畏心---每日践行“三检”制度,预判路况风险,把“紧箍咒”念成了习惯。他的车厢里,晕车药、应急包是标配。搀扶老人、救助身体突发不适的旅客,用“温馨旅途”的初心温暖每段行程。爱车如命的他,钻研节油技巧,年省燃油1500升,用“专一行”的执着诠释敬业。拾金不昧更是常态---8枚金戒指、2万元现金,他仅用三小时寻回失主,婉拒谢礼只留清正。从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到荣获“全国安全行车优秀驾驶员”,李仁军用车轮丈量责任,让“服务人民”的誓言在蜀道上熠熠生辉。
钟银春:公交线路上的“平安守护者”

检查灭火器的钟银春
钟银春,内江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路队长。2013年,怀揣着对公交事业的热爱,钟银春投身驾驶员岗位,以过硬技术和贴心服务开启公交车驾驶员生涯。2024年,她凭借出色表现成为公司路队长,肩负起更重的责任。
担任路队长后,她身兼数职。在学校安全宣讲中,她用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筑牢安全出行防线;在日常巡查和站点执勤中,她风雨无阻,仔细排查每一处安全隐患,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线路管理时,她坚持严要求、暖关怀,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服务热情的团队;在遇到乘客咨询时,她总是耐心给予解答,及时提供帮助;遇到突发状况,她第一时间协调处理,保障线路畅通。她将乘客安全视为首要使命,用坚守换来线路的平稳运行和市民的安心出行。
何霞:柔肩担千钧暖心筑通途

何霞在金堂“暖心之家”慰问货车司机
何霞,四川成德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二十九载风雨兼程,她将热血深植交通建设沃土。2003年,她无畏高原地区艰苦环境,扎根郎川公路建设一线长达7年,驻守工地1400多个日夜,以冰为伴、缺氧为常,用实际行动践行“两路”精神。2009年,来到平原地区,她精研管理,深入一线协调攻坚,助力成德南高速斩获“天府杯”金奖;在集团基建办,她专攻土地调规等难题,彰显专业锋芒。2022年,她履新职、担重任,打造全国标杆“暖心之家”,获部委表彰;她创新“五岗合一,高地联动”党群联盟、“双培三带”等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在系统内率先试点“共享用工”,构建“路上工会”,推进公司宣传文化矩阵布局,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从凿通险阻到温暖归途,她以赤诚初心丈量责任,用实干实绩铺就为民服务的康庄大道,在交通强国的征程上绽放巾帼芳华。
陈君:盐都交通的护梦使者

坚守工作岗位的陈君
陈君,自贡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交车驾驶员。二十余载光阴,自贡公交集团11路公交车驾驶员陈君在十米车厢书写着“公于民,交于心”的动人故事。“安全第一”的誓言中,他严格做到车辆“三勤三检”,认真执行公交车安全操作规程, 做到了 “零事故零违章”。“乘客至上”的承诺下,他的服务满意度达98%,他所驾驶的公交车厢整洁合格率超99%,车厢成了他和乘客们共同的“温馨流动家”;在“节能减排”倡导下,他首创“轻踩匀速”节能驾驶法,带动全体公司员工参与节能降耗;在“公交向党”的旗帜下,他创建“车轮上的党课”,用“五分钟微党课”让党的声音随公交线路传遍街巷。开好每趟车,服务每个人,温暖一座城,陈君用公交人的坚守,载着盐都儿女的向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罗结:二十三年坚守 十米车厢写春秋

罗结在等点间隙打扫车辆卫生
罗结,四川省攀枝花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公交车驾驶员。在攀枝花27路公交车的十米车厢里,罗结用23年光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安全是他的底线,他将“安全第一”深植于心,严守交规与制度,斑马线前提前减速礼让,以实际行动践行城市文明。服务是他的追求,“您好”“请慢走”常挂嘴边,车辆起步时他提醒乘客“请坐稳扶好”,刹车、转弯时他及时提示,用点滴关怀温暖人心。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主动搀扶,被乘客亲切称为“好师傅”。
作为党员和老司机,他主动参与“老带新”,毫无保留分享工作心得,传承企业文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3年如一日,罗结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责任、传递温暖,是攀枝花公交人的骄傲,更是新时代奋斗者的缩影。
王林:扎根康巴高原的筑路人

王林在工作现场
王林,四川省甘孜州交通和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指挥长。2016年,怀揣梦想的筑路人王林来到甘孜州,立志筑就高原天路。
9年来,他扎根高原,担负甘孜州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重任。常年奋战在海拔高、含氧低的工程建设一线,他用脚步丈量每一条道路,累计参与建设公路里程达722公里;为抢抓高原短暂的黄金施工期,他错过了儿女人生的重要时刻,放弃了与父母妻儿的团聚;面对“蜀道难”的严峻挑战和复杂环境,他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意志,攻坚克难,将天堑化为通途。
王林在人生黄金年华,用非凡的担当和奉献,生动诠释了交通建设者的责任,为群众铺就了平安路、幸福路、连心路、发展路,是攻坚高原交通建设的杰出代表。
李志祥:33 载民生公交的“摆渡人”

李志祥(左)荣获2023年眉山国投集团“国投金梁”十大劳动模范
李志祥,眉山市源泰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他以“党员徽章在胸前、责任在肩头”的信念深耕公交战线33载。他以破冰者之勇打通成眉同城“主动脉”,让T50路公交车成为区域协同的先行纽带;他以践行者之实遍访民情,召开坝坝会,让T507路公交车成为纾解民困的直达专线;他以创新者之智推出“响应式停靠”,让护学专线与社区巴士成为贴近民心的温暖注脚。他在“行政划分”与“同城发展”之间架起桥梁,于“出行难题”与“民生向往”的落差中铺就通途,用脚步丈量需求、以服务对接期待,将“线路终点”转化为“服务起点”。33年岁月淬炼,他让每一趟公交车都成为流动的民生答卷,在交通强国的征程中树起“人民至上”的鲜明标杆,以匠人之心镌刻新时代公共交通服务的价值高度。
陈跃:创新攻坚克难推动四川交通建设

陈跃(中)在一线调研
陈跃,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一级主任科员。他牵头建立成效激励、按期调度等项目建设机制,克服项目多、工作量大困难,每周更新近千余个项目推进问题,积极主动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有力推动了我省交通建设投资连续位居全国前列,助力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0000公里;他紧跟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求,锐意改革创新,深入调查研究,牵头制定了涵盖项目管理、市场监管等10余项行业规范制度;他主动担当作为,在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关键时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好参谋助手,提出建设性意见,高效完成100余次重要文稿起草及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举办。他被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记三等功一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两度获评全省重点项目推进先进个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
杨刚:扎根交通默默奉献的先行者

杨刚(右)向市交通运输局领导汇报成资同城化交通情况
杨刚,资阳市雁江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统计信息股负责人。他在交通战线工作37年,从事交通规划20年。37年来,他始终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工作中,他冲锋在前,悉心研究,用无数个挑灯夜战,绘就资阳市雁江区4个五年交通发展蓝图;为摸清全区路网情况,他翻山岭、踏泥泞,用脚步丈量出全区农村路网第一份电子地图;为争取成渝高速扩容项目新增互通出入口、蜀都大道东延线(资简段)节点落地,他放弃休假,用真情和执着赢得项目落地支持。他记不清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却对全区公路基础数据熟记于心。他虽然透支了身体,却为千家万户铺筑幸福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发展,规划先行,杨刚作为交通战线的一名“先行者”,用他的坚守与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了一个交通人的初心使命和职业担当。
杨庆超:万亩茶园的筑路者

杨庆超(中)在处置天蒙路塌方现场
杨庆超,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12年前,初出校园的杨庆超便投身“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日夜坚守在项目建设一线,用奋斗兑现“通路”承诺;他抢抓机遇,建成名山“一环”道路,圆了群众数十年的期盼;他围绕民生需求,织就1048公里乡村路网,让名山跻身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昔日“泥土路”变成百姓的“致富路”;他创新“交商邮农旅供”融合发展理念,建成150公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和全覆盖98个村的邮路,鼓了茶农腰包、丰富了群众生活;他丰富“定制客运”内涵,开行“上学车”,年均护航1300余名孩子的求学路,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安全上下学承诺。从灾后重建的攻坚者到乡村振兴的铺路人,杨庆超用12年的实干与创新,让每一条路都连着民心、通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