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其中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星泰在2021年至2023年牵头推进海南省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中,无视有关规定要求,3年内仅2次顺道前往现场调研,每次停留不足半小时,并安排拍照“打卡”。
到基层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关键。然而,个别干部把调研当出镜,既不深入了解情况,也不解决实际问题,“点到为止”当任务,“到此一游”做成绩,“拍照打卡”留印痕,不仅不能掌握下情,跟踪决策部署实效,反而给基层徒添麻烦,形式主义调研当休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指向的调研是盲从,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打卡”式调研就是作秀。调研要紧盯问题,敢闯“矛盾窝”,善于找“钥匙”,才能沉到深水“抓活鱼”。调研中,不妨多一些突然袭击,多听无准备的汇报,多来点半路拐弯,多看无修饰的场景,才能得到客观实在的一手材料。
坚持“四下基层”,走群众之路调研,方能听实话知实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调查研究,多听群众质朴言语,最能反映事情本真。主动到群众中去,让问题从群众中来,答案从群众中找。以真诚感动群众。要放得下架子,用平视眼光看群众,甘愿当群众的学生,让干群心意“零距离”,从而敲开群众“心门”。以守信信服群众。调查研究不仅要找问题,关键是要解决问题。要让群众看到排忧希望,愿意配合干部“问诊”,敢于有话直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切忌表态多、落实少,让调研调而不研、研而不决、决而不行。倘若问题依旧存在,必然伤了群众心。
坚持“问题开路”,深入矛盾中调研,方能查病根寻症结。调查研究须品原味、察真相、听事实。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而来,奔着问题而去,循着答案而研。问题在哪里,调研就指向哪里。防止调研热门化,不能光到先进单位走,只想着总结成功的经验,不愿到困难多的地方,担心被问题粘着。坚持问题“素面朝天”,尽量减少“脂粉味”,少注意问题“颜值”,多留心群众“言值”。注重远近调焦,对问题既要远观,还需要近看细察。多些解剖麻雀的功夫,少些蜻蜓点水的形式,沉到底层找“锁芯”,走进群众配“钥匙”,才能摸准问题脉搏,精准为症结“开方”。
坚持“答题思维”,以解决问题为方向,方能求实根得实解。调查研究“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虽然过程漫长复杂,结果却是充满美好。求解的过程,不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也不是电讯隔空喊话,更不能“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脚上不沾泥,便吸纳不到“地气”,跑马观花,便看不清花瓣。要换得下“皮鞋”、穿得上“草鞋”,走得下“车门”、走得上“田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直奔调研课题,调研真问题,真调研问题,让调研开花结果,为决策部署点亮“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