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上“精神养分”“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四川篇”甘孜州劳模主题宣讲活动举行“微现象”大有文章可做成都市总举办女职工“人工智能+健康”活动秋风起战鼓响 技能提升上赛场泸州市总到江阳区开展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专项督查自贡贡井区总举办工会驿站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眉山仁寿县第三季单身职工联谊活动落幕南充西充县开展非洲鼓公益培训简阳市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心理健康培训遂宁蓬溪县总开展关爱新就业群体慰问活动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7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0-15

“微现象”大有文章可做

绵阳汤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据10月10日《劳动报》报道,日前,社交媒体上开始流行“微退休”与“微工作”的话题。笔者认为,“微”指的是适度,它们将工作和生活巧妙融合,前者从容兼顾、进退自如,后者发挥余热、实现顺利过渡,获得感、幸福感由此增强---个体感受最直接、真实。不少人“不约而同”,遂成为社会现象。这种“微现象”是价值多元化的体现,值得重视且大有文章可做。

“微”是一种方式。不论是短暂中断工作去旅行、学习或回归家庭生活,还是用碎片式工作延续职业生涯,皆是一种处世方式。只要不违背初衷,不妨碍他人,并因此获得正向满足,都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尽可“悉听尊便”。

“微”是一种态度。比如“微退休”并不否定勤恳工作的价值,但也不为了工作而牺牲个人生活和兴趣,尽力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调节压力、补充能量,工作时全身心投入,生活时全身心享受,这并不算懒惰、不思进取;“微工作”则通过降低工作强度、时长等来帮助银龄一族延续职业生涯,逐渐完成人生重心的转移,使角色转变不突兀,避免产生“一脚踏空”的失落感,更有利于保持并保护心理健康、情绪稳定。

“微”是一种智慧。一味求全固是难事,尽量不顾此失彼则是处世智慧之一。只不过很多人患得患失,不敢轻易取舍,所以自身所向往的永远是“镜花水月”,难以变成现实。莫如大胆点,人生也需要有勇有谋,“微退休”“微工作”均是为了活出真我的风采。

那么,“微现象”的文章该怎么做呢?

对个人来说,厘清思路,做好规划。坚定人生追求,明白内心所想,将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结合,划分阶段,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思路清、方法对才能从容而行。人生可以是多选题,不要把它当作单选题;道路应当越走越宽阔,不要越走越窄。想要活得精彩,不管是“太阳当空照”的精彩还是“夕阳红”的精彩,关键在于自己,备选多则余地大,选择异则结果异。

对社会来说,创造机遇,强化保障。一方面,有针对性开发更多适合银龄一族的工作岗位,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得,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提高灵活就业质量。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微退休”“微工作”的保障体系,依法维护职工正当权益,切实提升职工的获得感,让年龄不同选择不同的职工“微”得有底气、有依靠。

做好这类“微现象”的文章需要各方合力,这篇“好文章”不仅能使职工各得其所,还有益于社会和谐稳定、 蓬勃发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