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稳“点”准 激活基层神经“末梢”四川省职工保障互助会在甘孜州开展业务培训农民工自认“本地人”的两层含义与三重境界秋风起战鼓响 技能提升上赛场广元旺苍县总工会召开十二届六次全委会雅安雨城区总工会举办首期新媒体宣传技能培训乐山沙湾区总工会举办“颂红色经典·传书香万家”主题书展绵阳江油市总工会召开社会工作者述职测评会遂宁射洪市总工会慰问驻村干部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85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0-23

农民工自认“本地人”的两层含义与三重境界

绵阳汤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据10月17日《工人日报》报道,《“十四五”期间沈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情况报告》显示,高达66.3%的在沈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本地人”。笔者认为,农民工自认本地人的认同感,来源于个人努力拼搏、城市蓬勃发展的双向奔赴,是个人与城市紧密相依相融的结果,是推动城市化市民化进程的良好动力。

“本地人”有两层含义:一是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融入城市,把自己当作本地人;二是城市敞开怀抱,尊重包容不排外,将来自五湖四海各种层次的人才视为本地人。一方面,农民工的加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扎根本地的农民工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发展机遇。

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成为”本地人的过程可粗略分为“三重境界”。一是“打工人”,谋生的现实需求是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影响因素,出发点主要是挣工资,缓解个人及家庭生活压力,改善生活质量。二是“建设者”,埋头工作之余,有心且有余力抬头了解自身奋斗的这座城市,心底慢慢培养主人翁意识,重视个人发展的同时关注城市发展,积极承担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建设城市的责任,力所能及地参与各类公益、志愿活动,奉献得更多,得到的也更多。三是“本地人”,不管住房是买的还是租的,定居时日之长短,工作属于哪个行业,农民工本人和家人都能感受到“家”的平等、温暖和自在。三重境界转化所需之时间长短不一,是否必然转化亦不确定。

要让农民工自认“本地人”,离不开本人的勤奋,坚持提升能力、善于寻抓机遇,实现稳定就业、幸福生活,毕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农民工成为本地人的底气与途径之一。此外还离不开城市的政策指引、发展支持,升级产业、扶持行业、开发岗位,优化就业结构,促进就业多元化,强化就业稳定性,吸引更多年富力强的农民工“愿意来”;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开展用工管理,维护农民工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合法权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民工等外来人口居住生活条件,让他们“愿意留”;引导农民工等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将主人翁意识转化为主人翁作为,增强认同感获得感,提高适应度满意度,让他们“长久留”。

当然,“本地人”也不应标签化,单单形式上的本地化并不可取,各项举措要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它是一种自然的有质量的生活状态,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及融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