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老师的成就,那么一座城市每一处建造的成功,就是建筑工程师的骄傲。一条条道路、一座座立交桥、一个个下穿隧道、一幢幢房屋,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徐伟忠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建造行业,留下了一串坚实而又有力的脚印。
1970年出生于浙江龙游县的徐伟忠喜欢四川,喜欢建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工程师。1988年,他考入了西南交大,成为了工民建专业的一名学子。那时,学校的生活既简单又充实,除了上课学习,还有机会到设计院学习图纸设计。从大三开始,他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掌握了CAD计算机绘图、PKPM计算机结构设计软件等技术。毕业后他分配到成都市市政工程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工作的第二年,他就参加了成都市一环路的一座人行天桥的修建。在施工中,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与同行们,不辞辛劳地奋战,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修建任务。工程无论是从质量、安全、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行的认可,从而开启了自己良好的职业之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种种原因,成都的很多工程都是由比如天津市政公司、中铁二局、中铁八局等单位来承包完成。修建完北大门青龙场立交桥后,二环路的永丰立交桥,实现了由本土企业自主承担建设的任务。当重担落到徐伟忠的肩上时,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接了下来。在桥梁支架设计和模板设计时,他利用上大学时掌握的CAD计算机绘图、PKPM计算机结构设计软件等技术,顺利完成了设计任务,并展开施工。
建筑行业的辛苦有目共睹,一身泥土,一身汗。工地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盯紧,那时的徐伟忠戴着安全帽,不分酷暑与寒冬,常年奔波在工地上,遇到工期紧的工程,几乎是日夜守在工地上。一砖一瓦的修筑,铸就着自己的梦想与理想。一个个工程的完工与交付使用,证明着自己的实力。年轻而又技术过硬的他,在公司同行里已是一名佼佼者,领导把一个更重的任务交到了他手上---修建成都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污水处理厂的修建,污水池要浇铸高18米、厚60厘米的池体,需要一次成型,不能中断。那时技术和生产设备还比较落后,要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工程,是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作为项目经理的他,从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入手,考量、设计、研究、请教专家,无数个研讨会,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与部署后,才实施施工。从人员安排、材料准备、生产和运输,到入模、浇铸,都需一气呵成,否则,稍一中断,池体就要产生裂缝,从而导致漏水。连续几天,工地上都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大家紧张而又有序地按照操作规程实施着。经过4天4夜的奋战,池体浇铸完成,满水实验后,一次成功。由此,他被授予了“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荣誉称号。
紧接着又一个工程项目---成都市三环路天府立交桥的完工,让他又一次获此殊荣。
20多年来,不顾小家顾大家,不知亏欠了妻子多少,错过了多少时间陪伴孩子,但妻子的理解、孩子学业上的努力,还是给了他无限的欣慰。当他奋战在成都复地金融岛跨河桥梁工地时,他的儿子已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成都市天府广场天府隧道工程”“成都东站市政配套项目”“成都市三环路天府立交桥”等重大市政工程的完成,让他前进的脚步不断,2017年他又担任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项目工程的副总经理,负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质量管理、物资设备(站前)及计划合同管理等工作,利用自己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丰富经验,解决市政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困难。2018年以来,项目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并连续3年被都江堰市城乡建设局评为“文明施工达标工地”。
冬风阵阵,站在新的项目工地上,戴着红色安全帽的徐伟忠目光如炬地望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