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练现场

灭火救援实操现场
近日,甘孜州“金山卫士·2025”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战比武演练在雅江县举行,全州18个县(市)的200余名应急救援队员围绕“野外驻训保障、作战给养保障、无人机灭火运用”三大核心科目展开激烈角逐。这场实战化演练不仅是对全州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的“大检阅”,更通过科技赋能与铁军精神的深度融合,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实战导向 从“纸上谈兵”到“真火淬炼”
本次演练严格遵循实战化标准,精心设计了野外驻训保障、作战给养保障及无人机灭火运用三大核心科目。参赛队伍在模拟的真实火场环境中,面对复杂地形与多变气候,展现了出色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帐篷的快速搭建到一日生活制度的严格执行,从餐食的高效制备到无人机的精准操作,每一环节都体现了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过硬技能。同时,全程采取电子计时与人工计时相结合的方式,从装备操作的规范性到任务完成的效率,从团队协作的默契度到应急处置的灵活性,评判组都给予了全面、客观的评价,确保了比武结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评判组由行业专家与资深救援人员组成,依据详细的评分细则,对参赛队伍的每个科目都进行了严格、细致地量化打分。
本次比武选址雅江县,正是基于该县作为川藏枢纽“火险高风险区”的典型性---山高林密、坡陡崖深的地形,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对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比武全程最大限度模拟真实火场环境:设置3处模拟火场,烟点腾起白色烟雾;搭建84A班用帐篷作为野外驻训考核区;利用直径2米的精准投送圈检验无人机物资投送精度。
“这不是表演赛,而是一次生死时速的预演。”甘孜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李铁介绍,比武科目设计紧贴“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涵盖从火情侦察到物资保障的全链条环节。例如,“无人机灭火运用”科目要求参赛队在30分钟内完成烟点定位、二维码拍摄、管带投送等任务,雅江县代表队凭借飞手洛绒泽仁精准的热成像操作,在20分41秒内锁定3处烟点,最终以绝对优势夺得该科目第一名,并斩获演练总冠军。
科技赋能 无人机成为“空中奇兵”
本次比武演练的一大亮点是科技元素的深度融入。无人机作为核心装备,在火情侦察、物资精准投送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高清摄像、热成像技术,无人机迅速锁定火源位置,为指挥部提供实时、准确的火场信息。同时,载重无人机的成功演示,展示了科技在提升灭火效率、保障人员安全方面的巨大潜力,标志着甘孜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正式迈入科技化、智能化新时代。
在海拔3000多米的比武场上,无人机集群的轰鸣声格外引人注目。作为现代防灭火的“黑科技”,无人机在此次演练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火情侦察过程中,飞手需在5分钟内通过热成像锁定3处隐蔽烟点,康定市代表队中队长降初泽仁操控无人机在烟雾中保持稳定,成功采集二维码图像,展现了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操控能力;在物资投送环节,新龙县代表队使用六旋翼无人机,将3根管带精准投送至直径2米的圆圈内,误差不超过10厘米,为火场快速建立供水通道提供技术支撑;而在空地协同环节,得荣县找点队员格绒邓珠根据无人机坐标,在陡峭地形中穿梭往返,以最快速度取回目标卡片和管带,验证了“科技+人力”的高效联动模式。
据统计,甘孜全州已投入200余架各型无人机参与日常防火巡查,其中康定、九龙等县配备的工业级无人机可实现30公斤级物资投送,单架次覆盖范围超5平方公里。正如甘孜州应急管理局局长方一舟所言:“科技手段让火情侦察效率提升60%以上,物资投送精度达到厘米级,这是传统人防无法比拟的优势。”
铁军精神 200余名队员的极限挑战
比武场上,200余名参赛队员的坚韧意志同样令人动容。
在野外驻训保障环节,队员们顶着零下2摄氏度的低温,仅用40分钟便完成了两顶84A班用帐篷搭建,排水沟深度精确至30±5cm,物品摆放整齐划一;在作战给养保障科目中,炊事组在高原缺氧环境下,严格按3菜1汤1主食标准完成烹饪,米饭煳锅、副食焦糊等细节均被纳入扣分项。
“我们每天训练10小时以上,反复打磨每个动作。”据雅江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副大队长介绍,该队300名队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配备无人机、高压水泵等专业装备,年均处置火情20余起。
此次演练中,他们以总成绩第一名荣获团体一等奖,副队长坦言:“荣誉背后是200多个日夜的汗水,更是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与担当。”
长效护航 从比武到实战的转化
演练闭幕式上,甘孜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颜磊强调,比武不是终点,而是能力提升的起点。实战化训练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关键途径,科技赋能是推动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他要求全州应急救援队伍要继续加强科技投入与实战化训练,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协同作战水平;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坚固防线;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守护甘孜州的绿水青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针对演练中暴露的协同不足、极端环境应变能力弱等问题,多支队伍已制定整改方案:九龙县增设高压情景模拟训练,德格县强化“老带新”技能传承,康定市计划投入500万元升级无人机设备。
值得关注的是,甘孜州通过“真金白银”激励机制筑牢防火战线:对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的5起成功处置案例,每起奖励10万元,州级认定案例每起奖励2万元;推广“甘快传”小程序,设立200万元奖励资金池,已发放民众线索奖金24万元;2025年防灭火技能大比武总奖金奖品达240万元,第一名奖金30万元、装备奖品价值20万元。
这些举措推动全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从“人防”向“人防+技防”深度融合转型。数据显示,2024年甘孜州通过科技手段提前预警火情32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2亿元;全州连续三年实现“零重大火灾”,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4.3%以上。
当最后一架无人机平稳降落,当颁奖仪式的掌声响彻雅江,这场实战比武演练已超越了竞技本身。它既是甘孜州2000余名应急救援队员专业能力的集中展示,更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者的庄严宣誓。正如雅江县救援队员洛绒泽仁所说:“每一次精准定位,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每一次科技赋能, 都是对绿色的承诺。”在科技与铁军的双重护航下,绿水青山必将永续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