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 省总工会供图
11月6日,随着最后一声终场哨声响起,四川省首届职工运动会气排球比赛在德阳落下帷幕。在四个比赛日里,参加气排球比赛的职工运动健儿火力全开、奋勇拼搏,为全川职工奉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体育盛宴。
风劲势足 组队备赛热火朝天
“从职工运动会开启报名起,我们就着手组队训练了。”省机电冶煤系统职工代表队联络员舒琴向记者介绍,“我们本身有组建气排球兴趣小组,职工们对这项运动的参与度和喜爱度很高,职运会让我们拥有了一次展示实力和成果的机会,大家兴致高涨,主动投入到备赛工作中。”
蜀道集团职工代表队,经过为期四周的严格赛前选拔,集结了一支凝聚蜀道职工精气神的气排球劲旅,在专业教练的悉心指导和科学安排下,展开了系统、严格的集中训练。攀枝花市职工代表队自国庆后起,不同岗位的队员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下班后的时段集结,坚持每周开展3到4次专项训练,全力为赛事做好准备。
同时,自赛事筹备启动以来,全省各市(州)总工会、省产业(局)及企业集团(公司)工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统筹队伍组建,认真开展训练备战,集结起41支职工代表队850余人的高水平队伍,形成了颇为可观的参赛规模。
传递热爱 老将新人相逢赛场
“最早的时候,气排球是从老年群体中发展起来的。”裁判刘畅告诉记者,“比起传统排球,气排球更能满足老年人的运动需求、适应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少“老资格”的运动爱好者,在年岁渐长时,积极参加气排球这项更为轻松的运动。
“从前工作之余,我喜欢打篮球。后来退休后,气排球运动兴起,一次偶然的接触,让我彻底迷上了这项运动。”今年71岁的广安市职工代表队助教徐新华,谈及与气排球的缘分,眼中闪烁着热爱的光芒。从最初的日常练习,到组队参与各类赛事,她带着这份热忱,以气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身份,带领广安走向省赛、国赛的赛场,取得了不少亮眼成绩。“气排球不仅为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更重要的是,赛场上攻防对决的酣畅,还有竞技体育的热血,让我保持了更加年轻活跃的心态。”
而赛场上年轻人的身影,彰显出气排球逐渐从小众运动,向年轻群体延伸的明显趋势。
来自德阳市职工代表队的唐瑞琪是一名“00后”小将。学生时代与排球结缘的他,当得知排球还有“新玩法”时,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尝试,很快被这项运动的独特趣味吸引。“气排球节奏紧凑、变化丰富,是一项入门容易却上限较高的运动。”谈及气排球,唐瑞琪有着自己的认识,“它更考验球员的控制力,从技术细节到战术配合,都需要不断学习、反复打磨。”备赛期间,唐瑞琪和队员们在教练李威的悉心指导下扎实训练。每一次技术纠正、每一轮战术推演,都让他感到收获颇丰。
以赛为媒 全民健身蓬勃发展
热烈的比赛氛围吸引着更多人的参与。
洪女士是附近居民,看到楼下场馆内热火朝天的比赛,她和三位邻居约着一起带自家小朋友前去观赛。“想让娃娃从小培养起对运动的兴趣,以后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她笑眯眯地看着坐在前面神情专注的孙儿,“氛围太好了,特别精彩,我们娃娃都说有意思。”
以比赛为契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到气排球的魅力,参与到全民健身的实践中来,是本次比赛的意义之一。
“气排球比赛,相较于传统的‘三大球’来说,肢体冲突风险低,操作更简单,入门更容易。传统排球是PU或皮革外壳,重260至280克,圆周65至67厘米,弹性强但易受伤。气排球是软塑料制成,重量只有120至150克,圆周74至78厘米,球体大、速度慢,安全性高。传统排球和手接触的地方会一般很疼,很多人因此不太适应,气排球就很好地规避了这一点。”刘畅认为,这让气排球拥有适合群众普及的基础,也为专业排球的推广铺垫良好氛围。借助赛事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群众创造了更多了解、参与这项运动的可能性。
而另一方面,要打好气排球比赛,更需要高配合度、强协作性。这一特质,与职工群众团结向上的精神高度契合,也是将其纳入省职工运动会的重要考量。
在四天的比赛中,各个系统、各条战线的队员们为团队荣誉而战,比赛中攻防衔接紧密、配合默契无间。他们用团结奋进的姿态、一次次合作成就“好球”,充分展现出当代职工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实现了体育精神与劳动精神的同频共振。
“此次比赛整体水平较往年又有新的提升,赛事成为新时代职工健康身心、深化协作、磨炼品格的载体。”刘畅道出了许多气排球爱好者的心声,“很高兴看到气排球在四川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希望气排球运动进一步推广普及,让全民健身的热情持续升温,带动更多人在这项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