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张智瑜(左三/左四)站上领奖台 省总工会供图
10月29日至31日,四川省首届职工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在眉山激情上演。洁白的羽毛球在场地间划出一道道凌厉的弧线,呐喊声、欢呼声、球拍击球的脆响交织在一起,汇聚成昂扬奋进的乐章。经过三天激烈角逐,省直机关职工代表队最终脱颖而出,成功将青年组女子双打和中年组男子双打两枚金牌收入囊中,展现了省直机关干部职工卓越的竞技水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经验致胜:女双组合以柔克刚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来自赛场之上运动员们的奋力拼搏。颁奖仪式上,聚光灯照亮了青年组女双冠军谭茜和廖婧梅年轻而坚毅的脸庞。她们紧紧相拥,脸上洋溢着激动与疲惫交织的兴奋。
“获奖的第一感受就是累。”谭茜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决赛日的艰辛。“决赛日这天我们一共打了三场比赛,一场比一场消耗体力,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场,最终获得了冠军,证明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
冠军背后是难以想象的坚持。搭档廖婧梅坦言:“我们两个的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但对手基本都是小将,在体能、速度上我们还是有差距。”然而,年龄的差距并未成为阻碍,反而激发了她们的斗志。正是凭借着更为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关键时刻的稳定发挥,这对组合巧妙地化解了体能上的劣势,用智慧和默契赢得了这场“以经验对抗青春”的宝贵胜利。
老友新配:男双组合续写传奇
就在女双组合用经验书写胜利篇章的同时,中年组男双冠军领奖台上,陈凌和张智瑜这对“新搭档的老朋友”也在续写着他们的传奇。
陈凌2002年从八一羽毛球队退役,如今在职工赛场上找到了新的定位。“羽毛球渐渐回归成为我的爱好。”他分享着身份转变后的感悟。“每次在赛场上和不同的对手打比赛,和不同的队友组合,都给我带来全新的体验。”从专业赛场到职工舞台,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羽毛球那份纯粹的热爱。
而这次冠军对他也别具意义:“青年组和中年组的年龄界限是45岁,我今年刚满46岁,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年组的比赛。”尽管刚刚跨入中年组的门槛,可具备年龄优势的陈凌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其实中年组的对手也都实力强劲,大部分选手都是坚持训练的,在速度、体能上都不输青年组。”
值得一提的是,这对冠军组合的背后,还蕴藏着一段长达二十多年的羽毛球情缘。张智瑜透露:“其实我们两个已经一起打过20多年球了,但这还是我们第一次组队打男子双打比赛。”由于工作繁忙,他们赛前并未进行系统的默契训练。“更多是以赛代练,直到决赛我们一共打了7场球。”这种独特的备战方式,考验的是他们多年积累的默契与临场应变能力。
决赛场上,他们遭遇了强劲的对手---成都市职工代表队的周廉直和王杰。“对方实力也很强,这个冠军来之不易。”张智瑜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对手的敬意。
“我们希望还能继续参加下一届比赛,继续在赛场上发光发热。”采访尾声,陈凌和张智瑜满怀期待地表示。
坚实后盾:科学备战与全力保障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赛场下的辛勤耕耘与周密筹划。省直机关工会有关负责同志在分享队伍建设经验时介绍,代表队的组建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优中选优”的原则。“我们的一项重要参考是近三年来省直机关内部以及省级层面举办的各类相关体育赛事的成绩。”同时,结合单位推荐与综合遴选,最终组建了这支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队伍,其中羽毛球队伍成员多来自省卫健委、省市场监管局等群众体育基础好、职工技能突出的单位。
首战告捷,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带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与宝贵的参赛经验,省直机关工会已经着手规划更加长远的职工体育发展蓝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省直机关羽毛球运动乃至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鼓励和支持各基层单位工会建立健全羽毛球兴趣小组,利用工间、周末等时间组织开展常态化的内部活动和跨单位交流赛,引导广大职工以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四川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省直机关工会有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