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车医生”到“健康卫士”“袁工匠”的木雕人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光高温炉炼就大国工匠焊花协奏曲南京大学食堂供应999元帝王蟹,你对此怎么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30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18

高温炉炼就大国工匠

——记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大国工匠”江勇

唐兆权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江勇在操控岗

11月5日,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的钒钛生产车间里,一位戴着安全帽、身着工作服的中年工程师,正密切地观察着生产流程中的设备运行状态,他时而俯身查看关键环节,时而记录仪表上的各项数据,专注的神情完全忽视了1600多摄氏度的炉温辐射。他,就是2025年度“大国工匠”荣誉获得者---江勇。

2001年的盛夏,江勇大专毕业后怀揣着对钢铁事业的赤诚之心,踏进川威集团冶炼车间当了一名炉前工。从适应高温岗位到一步步在合金、操枪、炼钢等岗位上磨炼,仅3年时间,他就成长为全厂最年轻的一名炉长。

2008年,公司决定转型钒钛生产后,江勇迎来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生产线上出现了产品质量控制不稳定、时常不达标等问题,一个个难解的钢铁谜团挡在江勇面前。但他毫不畏惧,带领大家奋战150多个日日夜夜,通过系列的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终于将障碍扫清,公司实现了年产钒钛合金基础原料---钒渣2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

2013年,公司推行一项节能环保新技术,可这项新技术就像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频繁出现电场“泄爆”,公司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几十次试验,都没驾驭住这匹“烈马”,让江勇和他的团队陷入了困境。老是找不到突破口,团队成员有的叹气有的灰心,江勇鼓励大家:“新技术,难免出现新问题,这很正常,再烈的马只要掌握了它的特性,找到有效方法,照样会被驯服。推广新技术也一样,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坚持不懈,再难也能克服。”那段日子,他走路、吃饭、睡觉想的全是如何尽快掌握这项新技术。设计一个方案被推翻,再设计再推翻,再设计。没想到的是,正束手无策时,惊喜不经意地在瞬间出现了。一天傍晚,他下班回家走在小区楼下,看见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正在用吸管吹泡泡。开始因孩子没掌握好度吹气过猛,水溢出来打湿了衣服。后来他试着适量轻吹,便吹出了漂亮飞跃的泡泡。这个极为平常的场景突然触发了江勇的敏感神经,他当晚根据这一现象制定方案,把这一原理运用到新技术推广中,钢水点火时间从原来的1分钟缩短到了十几秒,“泄爆”难题也迎刃而解。

2017年为了延长转炉寿命,他长时间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左右。一天夜里,他突然大口吐血。家人吓坏了,赶紧叫来120急救车接他去医院,医生检查和诊断后说:“这是超负荷工作,生活不规律导致的严重胃出血,得好好治疗和调养。”江勇人躺在病床上,心却依然惦记着延长转炉寿命问题,仅住了3天,他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返回了岗位。两个多月过后,他们研发的护炉新方法将提钒炉龄从8000多炉提高到了2.3万炉,创造了行业奇迹。

20多年的坚守与付出,江勇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产品工程师、高级技师。先后开展技术培训200余次,为公司培养了8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曾主持和参与了数十项技术攻关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能大师等诸多荣誉称号。今年,他又被评为了“大国工匠”。

面对荣誉,江勇说,“我有今天,是企业给了成长的舞台,是熔炉提供了锻造的机会。这份荣誉不只是属于自己,更属于一起奋斗的同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