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优秀企业文化是永葆企业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是引领企业稳健发展的旗帜风帆,是锻造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四川天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天华集团”或“集团”)面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内卷激烈、行情极度疲软等多重考验。特别是2024年以来,天然气价格上涨,生产成本猛增;而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亏损面持续扩大。企业攻坚突围、破局发展的形势十分严峻、挑战颇为艰巨。
在挑战面前,集团党委带领全体干部员工高举改革创新、攻坚突破,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旗帜,大力挖掘和弘扬攻坚文化基因,逐步形成、丰富和完善了富有天华特色的攻坚文化。其核心含义是“不等不靠、不离不弃、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八不”精神,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知难而进、担当实干、创新创造的热情,谱写了天华突围攻坚、转型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版图片均由AI生成
一、主要做法
集团始终坚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既从集团文化传统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养分,又不断推进载体和方式的创新,赋予攻坚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在共创共育、共生共荣中焕发出文化活力,让攻坚文化始终成为天华人的精神图腾。
(一)坚持传承创新,凝聚文化共识
坚持传承创新,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在多元文化交汇中凝聚共识。
传承历史扬精神。天华集团的前身川天化厂有着独特的苦干实干基因,孕育了宝贵的“老川天化”精神。集团党委长期坚持在员工队伍,特别是新进员工中广泛开展“老川天化”精神和厂史教育,重温艰苦创业历程,引导员工继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攻坚精神。
比学对标增干劲。组织员工到美丰、万华等先进化工企业学习取经,对标赶超;借鉴“感动中国人物”节目模式,举办“劳动者颂歌”表扬大会暨文艺演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开展“道德讲堂”“合格党员标准大讨论”“强党建转作风严管理”专项行动等活动,让广大员工把艰苦卓绝的攻坚克难精神、矢志不渝的拼搏奉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形势教育统思想。坚持在每月行政例会扩大会上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借助“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大提升”活动契机,班子成员在分管领域讲清讲透企业发展形势任务,增强干部员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常年开展“金笔头”“金镜头”评比表扬,组织引领广大干部员工时常将镜头和笔墨聚焦生产一线,宣传展示应对挑战的攻坚举措、提升效益的攻坚作为、履行责任的攻坚成果,助推攻坚模范不断涌现,持续升华攻坚精神。
(二)注重多措并举,着力文化共创
全面发挥攻坚文化的引领作用,打造全员共同参与的文化平台,让攻坚文化在合力共创中枝繁叶茂。
攻坚引领写荣光。2022年集团第七次党代会谋划的“一二八”发展战略,提出了天华上市这个中心要务,建设百亿企业集团的美好愿景;2022年、2023年分别提出了“一重两力”“四个化”的工作总基调。2021年、2022年集团分别取得了净利润12.65亿元、10.5亿元,上缴税收4.1亿元和6.1亿元的历史最好生产经营业绩。
制度融合强合规。文化引领,制度先行。将攻坚文化融入依法依规管理全过程,实现文化赋能与企业管理相融相促。集团全面梳理、修订、完善200余个管理制度,形成了完整、合规、科学的管理体系。新编《员工手册》等执行性规范,把文化理念转化为员工行为规范;制定了《天华集团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推进内控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建设,以文化惠企赋能依法治企。
文化平台育涵养。以文化载体涵养员工思想、文化素质,打造书香天华。持续办好《天华通讯》等文化平台;创建“看见天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天华抖音号等新媒体;结集印制了《一脉馨香》等散文集,组织撰写了《铿锵足迹》等厂史著作;创作了《天华赋》等诗作、歌曲。日益丰富的攻坚文化平台、载体起到了振精神、长士气、强作风的作用,得到干部员工的广泛认同。
(三)倡导多元互补,促进文化共生
以反腐倡廉、安全环保、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为着力点,精心培育多元互补、彼此良性互动的天华特色文化。
文化养廉扬正气。凭文化养廉,藉文化正心。集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大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惩处为一体的惩防体系建设。通过“‘510’我要廉系列活动”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明确红线、底线,营造廉洁从业氛围;通过加强对生产经营中热点岗位、敏感环节的监督检查,形成廉洁自律的保障体系;实施常态化效能监察,强化过程控制,多方位防范管理风险,降低管理成本;通过加大严肃问责力度,推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深化纪审联动监督,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形成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约束、保护的廉洁建设机制,打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有效提升了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文化促管保平安。集团始终把安全文化建设贯穿于安全环保管理的始末,以安全攻坚文化构建平安天华。狠抓宣教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看电教片、召开专题会、张贴宣传壁画,编印《安全环保简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康杯竞赛等形式,不断强化全员安全文化意识。狠抓隐患排查,积极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安全隐患随手拍”等活动,强化自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隐患的管理。狠抓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定和演练《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加大对危险设备维护检修、技改技革的资金投入,及时整改隐患风险,确保万无一失。
创新创造争一流。作为攻坚文化的重要落脚点,集团以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为基础,持续技术创新攻关,努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从尿素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到开发钾锌硼尿素等新产品;从乙炔裂解炉平均运行一个寿命周期到实现“百日红”……集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益生产文化和研发创新模式。
(四)突出以人为本,携手文化共荣
突出以人为本,以人文关怀和文化浸润塑造员工,把员工个人价值认同和成长需求有机融入企业发展进程和履行社会责任中,激活员工工作创造性、事业心和责任感。
关爱员工添动力。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构建完整的员工关爱体系,推行人文关怀和文化培育,为深化攻坚凝心聚力。坚持开展送温暖工程,加大员工慰问力度,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关爱女童、慈善一日捐等善行义举;近年来,集团帮扶困难职工、助学助困200余人次,提供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关心青年员工终身大事,常年组织天华联谊会,组队参加地方鹊桥会,多渠道牵线搭桥,多管齐下解决员工婚恋难题;大力实施文体工程,充分发挥体育场馆功能,依托新成立的17个文体协会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温暖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改革创新强队伍。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构建中层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大力实施“多能工”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专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开发,畅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青年人才的成长通道,构建起“选用育留”的科学用人机制。目前,集团打造了一支由200多名技术骨干组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有230多名中高级职称的专业管理队伍和400余人的高级技能人才队伍。集团员工总数由10年前的2000多人缩减到目前的1400人,年人均产值由疫情前的84万元上升到2021年的240万元,资产负债率由最困难时的109%到目前的40%左右,人力资源效益不断凸显。
二、经验启示
(一)班子的共识是坚定攻坚文化信仰的关键
只有领导班子对文化达成共识、倡导传播、率先垂范,文化才能丰富完善并充分发挥功能,凝聚全员形成坚定不移的文化信仰。领导班子的倡导作用、阐释作用、推进作用、示范作用、总结作用,是攻坚文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新一届集团领导班子在文化建设中,自觉用攻坚文化武装头脑,弘扬攻坚精神、磨砺攻坚作风、夯实攻坚途径、创新攻坚方法、引领攻坚行为,为取得攻坚成果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基层班组和员工队伍是发挥攻坚文化功效的基础
基层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集团攻坚文化合力、着力、发力的最小单元,是攻坚前线的尖兵组织。攻坚文化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导向作用、约束作用最终也体现在基层班组员工队伍上。因此,建设好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的基层班组和员工队伍,才能实现攻坚文化的自主管理、自我优化、自我提高,也才能打造具有个性特点的团队,使基层班组和员工队伍成为践行攻坚文化的旗手,赋予攻坚文化生机和活力。
(三)全面融合是拓展攻坚文化内涵的途径
只有全面融入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等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达到和谐共融的状态,才能使攻坚文化得到固化,增强攻坚文化认同度、科学性和指导意义;攻坚文化内涵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不断丰富完善,才能有效促进和服务企业发展;把攻坚文化转化为管理行动,把员工行为上升为企业行为,才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