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的一天把每条管线都刻印在脑子里26分钟的生死营救为每一粒煤负责劳动瞬间从“白纸”到“成都工匠”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雅安工会助力按下发展“快进键”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42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1-02

从“白纸”到“成都工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记者张杨文/图

在成都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怡心湖现代城项目部,有一位体型偏瘦、手脚麻利、身着橙色工装背心的“砌筑工”让项目部所有人印象深刻。要问他是谁?工友们会告诉你,他是王学全,一名从砌筑工成长起来的“成都工匠”。

王学全,成都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砌筑工。从17岁初入建筑行业时的“白纸”一张,到46岁成为技压群雄的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一类大赛)第一名,29年间,这位来自四川西充的农民工王学全在寒来暑往、风吹日晒中演绎了人生的“逆袭”。

“勤能补拙,做活路,学手艺,就要精益求精。砌筑虽然简单,但最需要沉淀,质量的好坏,是靠‘一铲灰, 一匹砖,一挤揉’砌出来的。”这是王学全常常说的一句话。

1992年,年仅17岁的王学全成为一名建筑工地学徒,从搬砖、和水泥等一点一滴做起,白天跟着师傅学要领,晚上别人都睡了,他拎着瓦刀砌了拆,拆了砌,反复练习,光抹灰这一项他就练习了数百遍,直到蹭、挤、揉、刮、甩……整个过程挥洒自如,一气呵成。通过不断的勤学苦练,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砌筑工。

29年来,王学全先后参与过30多个项目建设,总砌筑量超万方,其中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

“砌筑工作是否能够高标准、高效率的完成是有很多讲究的。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会选取几何尺寸标准、颜色一致、质感均匀的材料。这样砌筑的墙体没有色差,凹凸均匀,整齐一致。”王学全介绍说,构造柱马牙槎的留设和滚砖砌筑是施工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每次他都会利用休息时间,提前熟悉图纸。通过不断总结,加上刻苦钻研的劲头,王学全在马牙槎留设施工上可以做到尺寸标准,宽窄一致,横竖一条线,滚砖的角度可以控制在45-60度之间,整齐划一。

皮数杆是砌筑灰缝时的常用测量工具,经过长期训练,王学全可以做到肉眼估算,实现灰缝均匀、平直,在避免后期调整的同时,也提升了施工效率。

凭借砌筑工作上丰富的经验,王学全在砌体包管砌筑技术上也提出了改进优化方案,成功地解决了水电管线在砌体中安装困难的问题,为多个项目节约了材料、人工费用累计80余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达100余万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