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网络
石维明
在通讯联络比较传统的年代,“8分邮票,鸿雁传书”是常态……下面这个故事,曲折,却是我的亲身经历。
那年春天,我接到单位通知到南宁分公司出差。同事赵女士的丈夫老汪恰在这个分公司,赵女士眉头舒展,修书一封,郑重其事地托我带去。
出发路上,折腾了一下,充分体现了我的“马大哈”特质。先是去机场半道,一摸口袋,发现身份证忘记了,掉头回来取身份证。终于登上飞机,猛然记起,同事的那封家书忘在办公桌的抽屉里了。
一路忐忑不安。出了南宁机场,问来接机的分公司同志:“老汪可好?”答曰:“老汪刚接到总公司发来的传真,下午要乘飞机回成都开会,你们可能见不到面了。”
从机场到分公司所在地有2小时左右车程,看来我们要在公路上交错而过了,我反而松了口气。
分公司承建的高速公路和老公路并行,相距几十米。我们走老公路,途中几次停车看高速公路工地。在一个叫大弯的地方考察工地时,突然听见远处有人叫我的名字,仔细看,老公路上一辆越野车旁站着老汪。显然他去机场路过这里看见了我们的车。
我的心又悬起来了,那被我忘在千里之外的家书该如何交给老汪?庆幸的是,可能是赶时间的缘故吧,老汪只冲我们招招手,就上了他的车绝尘而去。
在广西待了一周。出差回到成都,从办公室抽屉里翻出信,欲面交老汪,一打听老汪参加的会议已结束了。心想把信退给赵女士不好,没完成任务啊…… 遂把信装在一个大信封里给老汪寄去。
第二天是星期日,意外在菜市场碰到老汪。我如实道来,老汪拍着我的肩说:“没关系,会议开完了,休完假我就回南宁分公司。”
又过了一周,我寄到广西的信被退回,批条上有字---“收件人地址不详”。我悄悄问同事,才知道我误用了公文收发室原来打印的通讯录上的老门牌号,而门牌号不久前已经更新了。
叹口气,立即整改,我骑上自行车,亲自送到老汪家的公寓。
敲门,没有动静。迟疑着下楼来,老保安见我很沮丧,和我聊了几句,我得知老汪昨天休完假回广西工地了。
没办法,我只有到单位行政处再去查了南宁分公司新门牌号,把这封信挂号寄去。
办完这一切的第二天,我到赵女士办公室,向她作了坦白交代。
赵女士愣愣地听我说完,然后一脸歉意说:“真是一封被折腾的信啊!其实信里也没有什么大事、急事,没想到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
“我是想亡羊补牢……”我挠挠头,解释说。
赵女士莞尔一笑道:“其实你直接把信从抽屉里拿出来给我最简单不过了……”
又过了六七天,老汪从工地打了一个长途电话给我说:“信收到了,老婆信中让我有机会回成都时,多买点罗汉果回来。只有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