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难解困,保障中小企业行稳致远对暴力既要“零容忍”也要“擦亮眼”创作时评也需要工匠精神莫让共享单车变成骑虎难下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须“内外兼修”让创新创业成为校园最美风景关于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55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13

创作时评也需要工匠精神

资阳李福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著名作家阿来走进泸州老窖制曲车间,感叹道:“小说家、诗人可以向酿酒工人学习那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

笔者认为,不仅是作家,评论员同样需要酿酒工人那样的“工匠精神”!

《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曹林在《时评写作十讲》中称“评论员需要养成自虐的习惯”,讲的就是“一丝不苟”。 时评必须入木三分,哲学的深刻、文学的生动、法律的严谨、公文的条理等皆为我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出手必须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

“又快又好”是众多作者的梦想追求,但是“快”和“好”并不是天生的一对,需要发挥工匠精神,创造如期而遇的条件。时评讲究一个“快”字,“花开堪折直须折”,但是倚马可待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几天来,笔者发现了两个题材,产生了不吐不快的冲动,但是写着写着就卡壳了,只好停下来,看看书、充充电,接着再写。写作时评虽然只是撰千字短文,但是能力素质“金字塔基”必须足够厚实。今天的“文思泉涌、左右逢源”,必须依靠经年累月、持之以恒的累积。

阿来说,高粱站在地里不说话,通过光合作用开枝、展叶、结实,再到工厂酝酿、发酵,才能实现第二次转化。是呀,我们剖析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等属性,发现其内核都是指向时间。必须经历了岁月长河深刻的浸泡,经历了洗、磨、淘等非凡的折磨,才有可能“浴火重生”出一套绝活功夫。

如果我们把一生都交给时间去“酝酿”,终将看到,有人端出了酒,香飘四海;有人作出了诗,传诵千古;有人写出了时评,彰显铁肩担当。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