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青网4月9日报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常务副书记邬小撑在4月8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大会上用《2015-2022年国考招录和报名人数》和《2000-2022年考研和录取人数趋势图》直观展现了今年大学生就业有多难。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千家万户民生福祉,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就业对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必须依靠大学生内在的创造力和外部良好的环境,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破解困局,迎来希望。
《2015-2022年国考招录和报名人数》中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为212.3万,招录比低至1/70。这一现象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报名人数过多,成千上万大学生竞争一个岗位,再次上演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从大学生内部角度分析,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没有正确且全面的认识,一味追求“考公热”, 有的甚至长年在家备考,就只为考公务员,两三年没考上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反而为大学生就业难“贡献了力量”。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必只把目光聚焦在考公、国企、外企等当下就业热点领域,要使自己从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更多地结合自身实际,比如投身到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新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完善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采取政策调整、经济调控等手段,优化就业政策、取消限制门槛、疏通就业渠道。学校要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就业指导。用人单位要改变人才观念,不盲目追求“用博士硕士装点门面”,根据实际情况,招录合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