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查车轮是王建萍的日常工作 成都动车段供图
记者雷琰
初见王建萍,印象最深的她眼镜片后那双明亮清澈的眸子,镜片上,倒映着电脑屏幕中密密麻麻的动车组轮轴数据。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清雅灵秀的“邻家小姐姐”,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动车段成都东动车运用车间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担任动车组轮轴专职的女职工。
想必不少乘客在乘坐高铁时,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动车组高速运行中,在桌面或窗台竖立一枚硬币。硬币竖立不倒,把中国高铁运行的平稳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要做到这一点,就和动车组轮轴的运行状态密不可分。轮轴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旅客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负责动车组轮轴技术管理工作的王建萍责任重大。今年是王建萍参加工作的第10个年头。从2012年参加工作至今,她先后从事过动车组检修、工具配件管理、作业质量管控等工作。“当时我在班组从事动车组检修工作,车间组织报名参加动车组轮对探伤资格培训考试,我想着‘多学一样是一样’,就主动报了名,最终通过考试取得了动车组探伤一级证。”王建萍从2020年5月开始担任车间轮轴专职,主要负责动车组日常运用的轮对及备用轮对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轮对专项修理及相关故障处置等。
刚开始接触轮轴管理工作的王建萍,几乎就是零基础“小白”,虽然以前学习过探伤,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轮对的专业知识掌握还处在 “入门级”。 为了快速转变这种状况,她化被动为主动,下班后对动车组轮轴相关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进行补习学习,再去动车组检修库对动车组相应部件进行研究,跟着现场作业人员学习动车组轮对探伤、镟修、换轮等具体作业流程,结合规章和现场实际情况梳理轮轴管理脉络,形成属于自己岗位的工作清单。“量”的积累终成“质”的飞跃,3个月后,她实现了从“小白”到独当一面的蜕变,处理工作开始变得游刃有余,并逐渐开始对动车组轮轴管理进行优化创新。
动车组轮轴检修的精细程度堪比“刺绣”,常常需要带着怀疑的眼光去“挑刺找茬”。一次,CRH1A型动车组转向架的齿轮箱故障就是这样发现的。最初,王建萍发现这个齿轮箱油堵吸附有铁屑,而动车组转向架为金属材质,油堵吸附有铁屑看起来也比较正常。但她不觉得这个现象是无关紧要的,经过分析研判,认定这个现象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安全隐患。她申请对这列动车组进行扣车检修,完成相应处置后再上线载客运行。她组织对疑似故障齿轮箱所在轮对进行落轮拆卸检查,对故障齿轮箱进行分解,进而发现是这个齿轮箱小齿轮侧的NU轴承表面存在剥离,这个故障如若发现不及时就可能会导致动车组运行过程中齿轮箱温度升高,引发列车报警停车,影响动车组安全正点运行。
“做动车组轮对管理,首先要突出安全性,其次是计划性,我在工作中时刻牢记着高铁安全平稳运行,硬币竖立不倒的画面,它让我谨慎地对待手中的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王建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