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爷爷的饺子游金华山鱼趣  在五通桥学游泳品读“东坡”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59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5-26

品读“东坡”

胡为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我敬仰的大文人之一,我钦佩他的不仅是其洋洋洒洒的诗文,更是其博大的胸怀,气吞山河的豪迈和绵里藏针的坚韧。众所周知,苏东坡一生命运坎坷,仕途更是一波三折。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他,盘旋在政治漩涡之中却能够永远保持着精神上的自由。

面对命运无情的捉弄,他善于运用“退步法”。贬谪的日子里,他悠然种松栽橘,酿酒焖肉;做郎中,造农具,治水修堤……甚至为邻人做饼而命名“为甚酥”的诙谐。自我调节养心怡情,摆脱困境。

被贬黄州期间,他写出了千古美文《前赤壁赋》,既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又表现出了豁达超脱的情怀和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在此期间,他还写下了文笔生动优美的游记体散文《石钟山记》和大气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品读“东坡”,让我懂得了春暖花开,每朵鲜艳的花儿都“开”自苦寒。年过花甲的苏东坡被放逐到当时的蛮荒之地海南澹州,一个人置身荒凉僻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曾产生过极大苦闷。在海天茫茫之中,绝望地呼号:“何时得出此岛耶?”后来他还是用“退步法”让自己获得了解脱:出外结友,创办学堂,传播中原文明。身居隔室,夜晚“瓦盎深及膝,时复冷暖投,明灯一爪剪,快若鹰脱鞲。”照样过得快活、洒脱。

据说东坡喜欢饮酒交友,孩子们常嬉笑这位两鬓银霜和蔼可亲的老者满脸酒红。他还探访民间疾苦,兴修水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进一步悟出了“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离开海南时,东坡吟出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豁达诗句。

品读东坡,我懂得了在困难中播种希望。俗语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在世,岂能事事尽如人意。善养心性者,东坡先生也。苏东坡赴海南前在藤州与弟弟子由见了最后一面,两人共进午餐,弟弟难以下咽粗饼。东坡却将粗饼囫囵吞进,笑言:“如此美味,何须细嚼慢咽。”

东坡如此面对人世苦难,又有什么能使他颓废呢?因此,我们面对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不如像东坡先生一样多运用“退步法”,寻找一片自乐的天空,养心怡情,自得其乐,再大的困难也无法击垮心灵之堤。困境面前“退”,心境就会“静”与“宽”,心宽自然乐哉。

品读东坡,我明白了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道出的人生三重境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这是苏轼被贬在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他和朋友外出,忽然遇到了大雨,狼狈之中,他反而坦然面对,这是不以己悲的坦然;“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边听雨声,一边拄着拐杖,慢慢走,虽然不快,却有骑马的滋味。不要被一点点小事打倒自己,只要有一件蓑衣,就能够挡住风雨,这是享受当下的洒脱;“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酒醒微冷,迎着斜阳回家去,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这是心静如水的豁达。

苏东坡的诗文让人心潮澎湃,意气风发。他对待人生、对待生活超脱的态度,无疑也为在生活困难面前茫然无措的人点亮了一盏温暖的心灵之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