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线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中车眉山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保障农民工端稳饭碗从“村超”看县域体育生长曝光!让“神医神药”的骗局不攻自破善于挖掘潜力也是一种能力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60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14

弘扬“三线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中车眉山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眉山公司”)自1966 年建企,57 年来,始终坚持跟党走,弘扬“三线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进自强、争创一流”眉厂精神,公司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渐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并取得了一系列党建和经营方面的辉煌业绩。曾连续20 年保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先后荣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和“国家质量奖”“国家一级企业”,两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评为“四川制造企业100 强”“四川工业机械50 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筚路蓝缕创业路

1966年,原铁道部决定采取迁建结合的方式在西南地区新建一个车辆制造厂,即中车眉山公司前身---铁道部眉山车辆厂。车辆厂最初选址定于资阳,因调整工业布局,厂址重新选定于距思蒙火车站3公里的碧江槽与龙合槽之间。这里丘壑纵横、道路不通,无电无水无住宿。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初步规划的三个厂区按三角形布置在400公顷范围,相距2公里的槽沟内。为了把工厂尽早建起来,工地指挥部决定进行通水、通电、通铁路、通公路、平整厂址的“四通一平”大会战。经过27天奋战,公司员工和近5000名援建人员用镐刨、用锹铲、竹篮挑、小车拉,硬是削平高地落差近30米的10几座丘峦,完成了55万立方米的土方工程。经过3个多月的苦战,将丘陵起伏的山地变成了平坦宽阔的广场。为解决建厂用砖,筹建人员以家属为主自建成一座年产红砖700万块的砖厂,生产的砖占建厂用砖的70%,既解决了红砖供求矛盾,又降低了建造成本。1970年组建的工地建筑连既是一支“土”队伍,也是一支家属女工占80%以上的工地“娘子军”,两年多时间,她们共建了2万多平方米的房屋,创造了23天盖一栋300多平方米二层楼房的纪录。

1974年,厂区主要厂房基本竣工。老一代眉厂人在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用土法制作工装,于当年9月16日试生产出第一辆C62M型货车,当年共试生产51辆,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铁路货车生产的空白。其后,工厂开足马力,产量逐年攀升,1975年工厂生产货车105辆,1976年生产520辆,1977年生产812辆……到1980年产量达2007辆,工业总产值达7972万元,累计实现利润788.9万元。

“三线精神”在企业扎根

在中车眉山公司的创业过程中,老一代眉厂建设者放弃了优越的大城市生活条件,来到这片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施工困难,生活艰苦的西南三线,全凭自己的双手,在一片荒丘上建起了一座新型铁路货车制造企业,他们在为祖国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新一代眉厂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精神财富。1987年,工厂党委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正式讨论决定眉厂精神为“奋进自强,争创一流”,并于12月在工厂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

眉厂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优良的思想传统,强烈的群体意识,坚定的企业追求,正确的激励原则,明确的导向方针,鲜明的社会责任感,以激励、竞争为导向,熔传统、追求为一炉,它具体体现为五种精神和五个一流。五种精神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的进取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团结严细的敬业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五个一流是“争创一流的队伍,争创一流的管理,争创一流的技术,争创一流的产品,争创一流的效益。”眉厂精神源自三线建设时期,伴随着企业的创业史、改革发展史。眉厂精神既有民族文化的精髓,又有时代特征,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车眉山公司员工开拓前进,顽强拼搏。

“三线精神”再绽光芒

近年来,中车眉山公司党委在深入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红色中车140年创业史的同时,开展了“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三线精神,建设新时代新眉车”调研课题实践活动,全面挖掘、提炼公司自身特有的三线文化,坚持弘扬“奋进自强、争创一流”老眉厂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注入精神动力,奋力谱写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

深入学党史,坚定理想信念。公司党委举办了2期延安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选送党员领导干部、劳模先进100余人次实地学习延安精神。各级党组织共组织17批次、近800名党员到泸定桥、陈毅故居、黄继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接受红色洗礼。举办“线上重走长征路”活动,以微信步数兑换长征里程的方式重温长征精神,这一创新做法在国资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上刊发。 在媒体开办“百年党史天天学,每天一个小故事”栏目,组织员工学党史。举办6期党史学习教育微信知识竞赛,3900多人(次)参加。开展“心向党我来秀”短视频征集和“百年追寻,梦圆眉车”主题征文。各基层党组织也组织开展了经典诵读、唱红歌、写红色家信等学习教育活动。

学三线发展史,赓续红色血脉。公司通过两级中心组集中学习、自学、党员“三会一课”员工大会、主题党日、红色故事会等多种途径,学习中车红色历史。坚持对员工进行“三线精神”、公司发展史的学习宣传。利用“先锋e+6”刊登学习篇目。开设“党史大讲堂”,组织领导干部、劳模工匠、离退休员工面对面地宣讲中车红色历史和公司三线奋斗史,做到党史宣讲进班组、到台位,宣讲达109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树平带头宣讲“红船精神”和公司三线精神。公司党委宣传部与眉山市电视台共同策划了“三线建设”访谈栏目,举办了红色中车、三线建设知识微信答题竞赛等各种活动。

建设文化阵地,打造红色风景。公司先后在显著位置建成“五心”先锋阵地、党员“无我”服务站、党史学习教育长廊、三线文化宣传橱窗,在公司建成党建可视化阵地100多处。举办了“岁月如歌”三线建设图片展。此外,公司对三线文化进行系统梳理,编辑制作了《红色足迹,三线眉车》宣传册和《百名党员功勋谱》,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成为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公司三线建设史、红色资源得到省、市和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每年有40多批次团组到公司听讲三线建设史。

“三线精神”推进企业发展再谱新篇章

近年来,中车眉山公司充分利用公司自身丰富的“三线精神”资源,积极建设企业文化,把从党史、公司三线建设史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实现了企业“十四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在加强政治建设上持续发力。公司党委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第一议题指导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车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学习贯彻与企业发展有效融合,推动工作。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更加深刻领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学思践悟中更加坚定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信心决心。

在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上持续发力。公司党委把握“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主线,构建起“一核一站三路径四提升”的为民办实事体制机制,以“无我”党员先锋为民服务站为载体,以“无我”党员先锋突击队为主要力量,解决员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公司制定的16项民生工程、“10+”件惠民“大”事已全部完成。“无我”服务站共服务员工5728人次,解决了168项问题。《中车眉山公司以“无我”初心践行为民办实事》经验成果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深度报道,并在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官网”上发布,入选中央《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征选案例。

在坚持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车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誓为科技自立自强再攀高峰再立新功的决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立科创中心,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搭建“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强化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团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担当作为创造优异经营业绩上持续发力。公司围绕建设“好优美高强”新中车,实现“七个新突破”,围绕落实长江集团“双主”战略,制定实施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实现“三个翻一番”奋斗目标。围绕解决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弱点和痛点问题,提高本领,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开拓创新。2018年至2022年,中车眉山公司5年实现的总利润相当于过去51年总利润,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均超过10%,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实现增长14.4%。

在加强党的建设打造党建“金名片”上持续发力。公司“强、严、能、众、惠、活”党建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基于体系融合的党建六字品牌塑形》管理创新成果荣获四川省一等奖,荣获“2021年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入选《国企管理创新成果年度报告》,受到人民日报社、学习强国等深度报道。建立和完善了“党建联经营、先锋联项目、党员联群众”的“三联”融合机制。“红五星”先锋党支部考评模式创新成果---《基于争创“红五星”先锋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责任考核机制构建研究与实践》在中车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四川三线建设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