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工作30余年,黄强没有固步自封,他牵头成立了黄强工作室,总结出一套“黄强工作法”,将发动机核心装置的修理、装配工作所需人员减少一半,效率提升一倍。黄强也被评为首届成都工匠、空军装备首届“金牌蓝天工匠”和全国技术能手。
为让绝技绝活薪火相传,黄强手把手带出了30多位能独立装配主调的徒弟,有的已经成为高级技师、厂级技术专家。退休后黄强被航利集团返聘,继续奔走在指导徒弟技术攻关、培训新员工、传授主调装配方法和排故经验的路上,这本泛黄的《大修指南》也在新的舞台上继续发挥余热,在其基础上拓展衍生而来的培训教材,为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发挥了不少作用。
“‘工匠之书’充分体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仔细观看笔记后,四川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宋开慧给予积极评价。他指出,当前,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正步入深水区,希望各级工会围绕新时代“产改”任务,培养更多像笔记的主人黄强一样具有匠人匠心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淬炼“四川工匠”,锻造“技能川军”,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大军。
了解了“工匠之书”背后的故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棉花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练文明深有感触,“黄老师克服了重重困难书写‘工匠之书’,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从事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让练文明颇感自豪的是,今年6月,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入职了航利集团,“希望孩子能有机会拜黄强为师,好好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将来为国家航空事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