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谢文峰
在宝鼎山上,有一个原本是机电技术“门外汉”的煤矿职工,经过勤奋努力成长为机电技术“大咖”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华荣能源大宝顶煤矿综采二队副队长李清林。他在岗位上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近年来,他带领机电人员认真做好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保养工作,为全矿推进高产高效综采队智能化建设作出了贡献。由于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次被大宝顶煤矿、公司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宝鼎工匠”、十佳敬业模范,2018年被评为攀枝花市“十佳最美劳动者”等。由于成绩突出,近日,他被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总工会命名为“成都工匠”。
勤学苦练
不怕脑子笨,就怕不勤奋。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李清林从头学习综采机电设备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维护保养等,并购买了《综采维修电工》《矿山供电》等书籍,利用工作之余进行自学,有时一学就学到深夜,有时一学就错过了午餐或晚餐。在现场处理机电故障时,他不断向老师傅和技术专家请教,聆听他们在实际处理机电故障时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成果。通过多年的勤学苦练,他全面地掌握了综采机电设备的操作管理、维护保养等。2011年5月,他在全矿公开招聘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中脱颖而出,从一名机电技术工人成长为机电副队长。2013年6月,他又兼任大宝顶煤矿机电技师工作室主任,成为了维修综采机电设备的“土专家”,多次代表矿和公司参加上级维修电工技能比赛,并取得好名次。
扎根现场
没有去过现场,就没有发言权。为了维护好机电设备,保证正常开机率,李清林坚持每天9时至11时,组织机电工人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并向上一个班的操作人员询问设备工作期间的声音、温度等情况,作好设备检修记录,以便掌握设备性能和快速准确地处理机电设备各种故障。2021年3月,综采二队面临工作面坡度大,采煤机自滑溜煤板滑货无法控制货量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多次到现场观察并进行理论验证,提出对滑货挡板进行设备技改,并把“综采工作面后滑货挡货板”成功运用到综采工作面,提高了拉架速度,减少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安全系数。机电事故影响率从月平均影响生产时间100小时降低到20小时以下,原煤月产量由原来的2万吨提升到3万吨,为矿增加产值225万元;2020年,综采二队实行智能化以来,在2124-15工作面,考虑到煤层结构变化大,如何解决大倾角液压支架防倒、防滑?如何解决防飞矸及自动跟机技术?能否实现双向记忆割煤……这些问题成了摆在他和技术人员面前的“拦路虎”。为破解难题,他和技术人员废寝忘食工作在一线,忙到通宵早已是家常便饭,饿了泡上一桶方便面,困了倒在沙发上眯一会儿……最后,一个个难关被突破,一项项先进技术被应用,一处处技术空白被填写……
目前,该工作面生产人员每班只需要10人左右,自动化跟机率达到95%以上,生产效率提升87.5%,产量提升200%,设备检修时间下降8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出勤。
科技创新
在“传、帮、带”过程中,李清林从不以自己的技术水平自居,先后与12名电工签订了师带徒“合同”,并手把手地教他们拆装检修、判断故障。经过培养,如今,这12名徒弟有的提升为机电副队长,有的在技能大赛上获奖,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并多次独立完成了机电设备的抢修任务。在生产中,他时刻观察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2018年9月,他在跟班时发现桥转溜子拉移方式均为骑在胶带机机尾上,以胶带机尾为轨道进行拉移,由于胶带机机尾架子小,受桥转溜子压力影响,长时间后变形严重,加上缩胶带机时,必须将桥转溜子提高,用绞车拉胶带机机尾架,造成工序繁琐,严重制约生产效率。为此,他下班回到队里,立即上网查资料、翻书籍,找到了解决办法:自制一台胶带机机尾架并与桥转溜子连在一起,解决桥转溜子拉移和缩胶带机时间长的问题。2018年,他先后完成了“自制胶带机机尾架”“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电缆骨架拖缆辅助装置”“桥式转载机轻型可调式导料槽”“综采工作面自动升降刮板机机尾装置”“泵站自动配比器”“支架多功能取卡器”等6项改革项目,并全部运用到综采工作面。其中,“综采工作面机组电缆骨架装置”项目获攀煤公司“五小”活动成果一等奖。2019年,他又完成了“工作面机尾自动抬高装置”“工作面机尾防飞液压挡煤板”“桥式转载机液压支撑装置”“自移机尾伸缩防护装置”项目。2020年,该矿实行智能化开采以来,他对大倾角煤层开采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改进。在他的带领下,改进了运用采煤机电缆骨架自动拖拉装置、采煤机箱外设备加装护罩、刮板机电缆槽加敷设一层皮带保护电缆。在运输巷改进桥转、破碎机及工作面溜子机头皮带冷却(转载点洒水)自动启停装置、转载机机头导货槽、两台皮带永磁滚筒水冷系统、运输巷皮带机尾跑偏挡货装置及机头下货装置等11项技术革新,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