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开闭幕式以及“雨果奖”国内颁奖场地,成都科幻馆集科幻、科创、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元旦期间吸引了众多科幻爱好者前往拍照“打卡”。
成都科幻馆,这座极尽畅想宇宙轮廓的建筑,在受到大家喜爱的同时,也让一群脚踏实地的建筑人被大家所知晓。他们用329天的汗水将科幻的浪漫写入现实,以春夏秋冬的旋律疾笔谱写争先乐章。他们就是来自中建三局西南公司,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主场馆建设者,科创新城·科幻馆项目的施工建设团队。
科幻馆夜景
雨果厅 资料图
攻坚克难谋突破
他让“科幻之眼”更为轻盈通透
步入成都科幻馆,采光顶“科幻之眼”总是能引人驻足赞叹。“科幻之眼”从古蜀三星堆面具获得灵感,阳光透过1382平方米的“科幻之眼”流淌进中庭,寓意着宇宙138.2亿年的历史。
“科幻之眼”的完美呈现,离不开建设者艰苦卓绝的付出。项目经理袁冰心就是其中一位。工期紧、任务重是科幻馆项目贯穿始终的底色,面对大跨度、大悬挑、不规则、多变化这些施工难题时,袁冰心总是笑着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项目施工难度大、品质要求高、建筑造型复杂,但建设工期仅有11个月,不足同类型场馆建设工期的三分之一。”据袁冰心介绍,为保证圆满完成各项节点任务,他带领项目部联合参建各方成立“1.20节点”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在急、强、难的工作中一马当先。
作为封顶的关键一环,面对屋盖网架结构迫在眉睫的施工进度,突击队策划了“网架清杆”专项行动,利用无人机动态航拍,配合数字化物料管理,完成了施工堆场内1894个焊接球、8041根杆件的定位标记,助力1800余吨的屋盖网架拼装合拢,顺利在2023年春节前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
对此,袁冰心所带领的项目管理团队联合设计多次进行技术攻坚,提出大跨度索梁复合拱壳结构施工工法,创造性地将拉索索夹设置于H型钢拱梁内部,并在下弦预留开槽以供密闭索牵引布置,打造出以钢索为依托,以钢拱梁为平台的一张牢靠的大网,在实现62米最大跨度的同时每平方米平均用钢量仅为0.058吨,使得“科幻之眼”整体更为轻盈通透。
各司其职聚合力
他们全力奋战施工不停
科幻馆建筑造型融合了三星堆古蜀面具和科幻星云元素,显得复杂多变;结构方案涉及框架、桁架、网架等多类形式,工序衔接挑战巨大;近6万平米的建筑面积需要施工,三百余天的工期显得异常紧张,要确保项目施工的正常开展,就得对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有着深刻了解。
项目技术员陆超旭作为一名新员工,初到项目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将“勇往直前、无限进步”作为信条的他毫不退却,坚持不会就多看,不懂就多问,牵头和参与项目省科技示范工程,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中建协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立项与验收。随着项目的落成交付,他也从新人“小白”锤炼成了一名能肩负重任的合格技术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工期紧、产值压力大,但商务工作丝毫不能含糊。招标、算量、收方、结算……身兼多份商务工作的张强靠着“磨破嘴、跑断腿”的扎实“基本功”和长期夜晚挑灯学习的拼劲,做到对每一项工作的重点、节点了如指掌。
在项目结算确权的各个关键阶段,张强的日常便是在监理、过控、业主等多方单位之间奔走沟通,为项目生产工作推进做好后台支撑。在他的手上,桩桩件件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顺利配合现场同事保障产值输出。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项目参与者真实的写照,作为施工员的黄伟对此感受更为深刻。
“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旁站至凌晨,累计完成混凝土6万余方的浇筑;在钢结构施工时开启‘昼夜模式’,累计完成1.4万吨钢构件的拼装;在竣工交付时锱铢必较,完成百余条内容的收尾销项。”为如期完成施工节点,黄伟与现场的伙伴齐头并进,制定每日计划,分解工作任务。
细化责任重落实
他们大干快上“快工出细活”
“他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他勤恳务实,一丝不苟;他悟性较高,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岗位;他适应性很强,能够随时根据工作需求调整工作方法和心态……”这就是项目同事对质检员曹晓林的评价。
项目造型奇特,结构复杂,“防渗漏”一直是项目质量管理重点和难点,也是曹晓琳的工作重心。他常常说:“没有难度就没有挑战。”
日常工作中,他以对待渗漏风险“0容忍、0放过”的心态,梳理项目渗漏隐患近二十多条,牵头开展防渗专题行动,通过“雨前在场、雨中到场、雨后巡场”的实际行动,以细致入微的管理实现了项目“0渗漏”交付。
作为项目QC小组重要成员,曹晓林秉承“样板先行”的管理思路,先后开展了砌体与抹灰样板、钢结构涂料样板、机电安装样板、金属幕墙样板等工艺打样验证,在大干快上的施工节奏下做到了“快工出细活”,研究的质量管理课题在中国建筑业协会和四川省质量协会举办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说起项目安全管理最困难的时候,项目安全员陈可提到最多的就是屋盖网架冲刺全面连接的时期。1.78万平米的屋盖网架共分为7个提升分区、47个提升点,其中最大提升高度15米、最大提升重量454吨,在5天不分昼夜的坚守与付出中,项目团队最终咬下了这块硬骨头,如期完成节点目标。
迎难而上供保障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岗位责任
作为项目电工班长的王友志,平日里少言寡语,但工作中却认真负责,他用实际行动保障着现场生产电力正常稳定。
主体钢结构安装焊接阶段的艰辛,让王友志印象最为深刻。“130余名电焊工轮班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焊接作业,对现场临电是个极大考验。”为了保障电力正常供应,王友志每天不间断对现场敷设的主电缆线温度和配电箱电源分配负荷进行安全检查。经常是请同事带饭到现场吃,一年下来,劳保鞋都穿烂了两双。
下泥坑、收钢筋,夏天喜提“黑妹”昵称,项目材料员肖琴用着实际行动诠释岗位的责任。
她和物资团队始终坚守项目,尽一切可能调配材料资源,为项目施工提供加速保障。她说物资团队就是项目的“管家”,通过优化材料策划方案,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材料消耗实时分析,做到对工程建设中设涉及的19大类、近百余小类材料的使用情况了如指掌,切实完成降本增效目标。
项目抢工阶段也是物资需求的旺盛期,为配合材料进场,她和物资团队创下了一天内完成3车模板木方、5车钢筋、6车砌块、近百余车混凝土的验收高峰纪录,执著的态度、要强的性格,让她看起来有种使不完的干劲。
步履不停,争先不止。科创新城·科幻馆项目的完美呈现离不开管理团队和千百名建设者的汗水付出。披荆斩棘地跋涉,他们在困难中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地努力,争先之花自天府沃土向阳而生。展望未来,他们将持续用行动描绘奋斗者的模样,用青春奉献奏响中国青年的争先乐章。